新闻详情
首页 > 研究报告

转型计划助力中国转型金融发展

2024.03.21

/uploads/image/2024/04/09/screenshot-1712652135020.png

报告名称:转型金融助力中国转型金融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

下载图标.png


在联合国第 28 届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通过全球盘点,各国再次意识到气候行动的紧迫性,为了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 1.5℃以内的目标,需要所有部门深入、快速和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大会结束时,各国代表达成了全球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历史性协议,提出要“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减少能源系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在这关键的 10 年加快行动,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将全球升温控制在 1.5℃以内”。为加快净零进程,在可预见的未来,各国将加大对私营部门的气候转型行动要求,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有必要制定转型计划,以指导自身气候转型实践,展现其气候承诺,逐步实现社会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转型金融可以为企业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因而对转型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广义的转型金融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 2019 年提出的, OECD 将转型金融定义为在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进程中,为它们提供融资以帮助其转型的金融活动。 2020 年 3月,欧盟精细化了转型金融概念,即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运用多样化金融工具对特别是传统碳密集型的经济活动或市场主体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的金融支持。目前常被提及的 “转型金融”概念,便大多是基于欧盟所指出的狭义的转型金融定义,又被称为“气候转型金融”。


依据当前发展现状,国际上较为普遍使用的转型金融定义来源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 ICMA)《气候转型金融手册》,即转型金融是指针对市场实体、经济活动和资产项目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的金融支持,尤其是针对传统的碳密集和高环境影响项目、经济活动或市场主体。


综合考虑我国的高碳排放行业占比的现实状况和气候雄心目标,发展转型金融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首先,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三成,作为对气候风险和机遇的认识逐渐提升的国家,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刻不容缓。目前广泛被认可的观点是,在减碳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发展绿色产业,也需要高碳或传统产业通过节能减排、优化产能等措施来实现自身的减排效果。而中国的高碳行业包括火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这些行业占经济活动的总量远远高于纯绿行业。成功转型的企业的一般特征包括:有强烈的转型意愿,了解转型的技术路径,能得到金融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可见,转型金融是促成企业成功转型,最终服务于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条件。


其二,发展转型金融亦是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实需求。 我国提出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而 2020 年,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为 56.8%,经济活动依旧高度依赖煤炭和煤电行业的持续经营。基于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分析,想要彻底摒弃化石能源,发展纯绿活动在短期内困难重重。因此,中国仍需通过开发更低碳的技术或者推动高碳产业转型来实现承诺,转型金融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转型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障碍。 COP28 最终产出的全球盘点成果文件中提到,虽然有足够的全球资本投入气候转型,但仍存在投资障碍,由于投融资活动支持条件的不够完备,例如缺乏统一的转型金融标准和可靠的信息披露指引, 从而难以撬动更多的资金流入转型项目。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回顾国际范围内转型计划发展的最佳实践和转型金融的国际标准,结合中国的转型金融政策及趋势,探讨中国发展转型金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别地,本研究将重点介绍转型计划框架(TPT)这一国际转型计划的框架标准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中国转型金融发展和中国企业制定转型计划提供参考借鉴。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应对方法和标准,因此本报告仅为中国转型计划和转型金融发展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