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研究与洞见

精彩发言回顾|自然资本与绿色金融创新研讨暨报告发布会

2023.03.24

背景

3月24日,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发展研究院与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联合主办,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事务部予以支持的“自然资本与绿色金融创新研讨暨报告发布会”在北京顺利举办。会议邀请到来自国内外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在自然资本核算和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专家,围绕中英自然资本核算的机遇与挑战、自然资本核算的多元应用场景、基于自然资本的绿色金融创新这三个议题进行分享和交流,并在会议上正式发布《中英合作: 探索自然资本核算及其应用的机遇与挑战》报告。

在共同促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下,自2022年起,在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事务部的支持下,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开启了“中英自然资本核算与绿色金融创新”项目一期的研究(Count for Nature I)。该研究旨在促进两国自然资本核算与应用的技术和政策交流,更重要的是为政策决策者、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份关于自然资本核算和应用的指南,以便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本核算的结果,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绩效,从而提高各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报告中还提供了一些实例,以帮助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了解如何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有效的自然资本管理策略,以及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方式。

此次研讨暨报告发布会吸引到众多关注自然资本核算及其相关应用领域的同仁出席并参与讨论。


致辞

高瑞.jpeg

高瑞 Rhys GORDON-JONES 英国驻华大使馆金融与专业服务参赞

高瑞在致辞当中首先感谢了各方对于“自然资本与绿色金融创新”项目的大力支持,并对这份报告的产出表示肯定。他指出自然资本是非常重要的资产类型,目前全球约有44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中度或高度依赖于自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而环境则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近期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报告指出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更大行动,全球变暖将会给自然带来更大的损失。

高瑞介绍了英国对于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进一步行动的安排。他表示英国在去年的COP27上达成了一项1500亿英镑的投资,主要是为了减少在刚果亚马逊雨林地带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同时英国也更新了自身的金融支持战略,也将会建立新的自然市场规则构建相关的框架,来支持自然资本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最后他还呼吁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一起与地方行动者执行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的框架,这将会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去评估其自身对于自然的依赖以及对于自然可能带来的影响。

白韫雯.jpeg

白韫雯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白韫雯表示,人类繁荣发展与地球的福祉息息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也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是为了人类更可持续地从自然当中获取生态系统服务,而生态系统服务是自然与商业、经济活动之间的纽带。如果自然资源不断枯竭,将会导致我们高度依赖生态系统服务的行业,比如农业、林业、渔业、旅游等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继续。反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会进而导致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着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她指出,长期以来,人类对于资源和环境的价值问题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资源无价,环境公有”。因此造成了过度开发和不可持续使用资源的问题,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她认为,中英合作项目的第一期,不仅关注了自然资本的核算,更关注到其应用,尤其是如何发挥绿色金融作用,让自然资本成为一种新的投资领域。最后白韫雯感谢了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给予支持的专家和同仁,以及湖州市政府对于报告调研的大力支持。


报告发布


姜雪原.jpeg

姜雪原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项目专员

姜雪原作为研究团队代表介绍了《中英合作: 探索自然资本核算及其应用的机遇与挑战》这份报告的研究背景、内容和发现。自然资本核算是以经济学视角,采用经济学方法全面评估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一种手段。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不断加剧的趋势下,通过自然资本核算方法可以让经济活动当中真正的成本,以及生态环境产生的效益,在经济体系当中体现出来。姜雪原指出,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理清中英自然资本核算框架,识别自然资本核算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中英在自然资本核算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二是推动包括金融部门在内的私营部门和政府部门对自然资本核算及其应用的认知,以便于将自然资本核算的结果应用于项目和投融资决策中。

姜雪原首先介绍了中英自然资本核算的框架。自然资本核算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对于环境退化成本的关注,到现在增加了对生态效益的关注。比如早期的绿色生产总值核算框架,主要是在生产总值(GDP)的基础上减掉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成本,而近年提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则关注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报告中对GEP的核算框架、指标、方法和结果进行了介绍。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生态系统评估。2012年英国政府提出要将自然资本纳入到环境核算当中,并提出了自然资本路线图,设立了自然资本账户。目前自然资本账户分为实物量和价值量账户。实物量账户主要关注不同生态系统的面积,状况,年均服务流量。价值量账户是主要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年均流量和存量估值。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英两国的自然资本核算都涉及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和文化这三类服务流量价值量的估算,但英国还对其存量价值量进行了估算。同时两国所用的核算指标、方法也有所不同,因而最后的核算结果差异较大。

报告将自然资本核算的流程及应用分为准备阶段、核算阶段和应用阶段。在准备阶段需要根据核算目的明确空间范围,再选择核算框架和指标。在核算阶段需要进行空间分类和制图,再选择核算方法。核算结果可以应用于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公共服务主要包含四个应用场景,分别是政策制定,离任审计,政绩考核和辅助决策。市场服务中主要识别出生态补偿、绿色金融以及企业评估这三个应用场景。报告在第三部分为每个应用场景配备了不同的国内外案例,供读者参考。

姜雪原表示,报告识别出了一些自然资本核算面临的挑战。在国际上,自然资本核算比较缺乏标准化的方法和框架,货币化度量方法也不一致。中国则面临自然资源产权体系尚未完善、数据时效性较差等问题。最后,基于这些挑战,报告对中英未来在自然资本核算领域的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数据平台建设、标准化框架以及应用,并且希望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本核算这个工具在项目全流程当中进行更好的决策,最终达到自然向好的目标。


主题讨论

主题讨论1:探索中英自然资本核算的机遇与挑战

马国霞.jpeg

马国霞 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与经济核算中心副主任

马国霞就自然资本核算现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享。她首先介绍了我国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的发展路径——从2004年绿色GDP的研究开始,2015年生态环境部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研究,2017年进一步提出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核算,再到2022年王金南院士创新性的提出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理论框架体系,中国的生态环境经济核算逐步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应用。目前中国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县开展了GEP核算试点示范,各地方政府在推进当地“绿水青山”价值核算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

马国霞指出,想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首先需要算清生态产品价值。她分享了自然资本核算目前面临的挑战:一是目前中国GEP统计制度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数据时效较低;二是适合区域特色的GEP核算方法框架体系没有建立,参数本地化没有完全实现,影响了核算结果的合理性;三是中国GEP核算结果的政策应用有限,如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进入主流化决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马国霞强调,想拓展自然资本核算的应用就要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做好顶层设计,让地方层面更为宽松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郭玥婷.jpeg

郭玥婷 英国标准协会(BSI)战略业务发展总监

郭玥婷首先解释了标准与法规的关系:法规更多的是底线和强制性要求,标准更大程度上是作为法规的补充,或提供原则、模型、框架性要求或实施指南。目前在自然资本领域法律法规较少,英国标准协会经过三年的开发过程,于2021年发布了自然资本的技术规范《BS 8632:2021组织自然资本核算规范》,对编制自然资本账户的过程提供了规范和指导。标准包括定义账户范围、重大影响和依赖性,以及记录用于编制自然资本账户的数据和流程的基础要求,并规范了自然资本的术语、原则、步骤和输出范例,目的是使这一过程透明、可重复,并产生可比较和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使组织更深入地了解其运营过程如何影响和依赖地质、土壤、水、空气和生物等自然资本资产来支持决策。

该标准包括自然资本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两个范围。范围一涵盖组织直接负责的事项:其行动和资产。范围二涵盖组织价值链或对他人拥有的资产的影响和依赖性。组织需要记录所选择的范围和原因,以及其他要求,以确保产生的账目具有可比性。

郭玥婷介绍了参与标准开发的各利益相关方,以及良好实践的代表性组织。开发这个标准的委员会由环境经济学、林业、自然和社会资本以及环境科学领域的专家组成。在标准发布一年后,BSI邀请了英国诺森伯兰自来水公司、伦敦交通局以及食品/农业跨国公司翱兰国际(Olam International)旗下的翱兰食品原料(Olam Food Ingredients,简称OFI)相关工作的代表开展了专题经验分享。

郭玥婷表示BSI已向ISO提交以BS 8632为基础,开展ISO国际标准研发的工作计划。新提案投票目前将持续到2023年4月14日。 

她表示,在中英自然资产核算应用和研究领域的差异点主要来自:一是环境的差异化;可以从两国的对比中发现,比如产权关系等因素,英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企业主、行业也比较重的参与其中,而中国目前还是政府发起的专项研究较多。其二是不同术语规范和计算方法之间的兼容性考虑,英国标准协会在标准发布之后也会邀请政企部门、学术单位来参与对标准的开发和反馈,并且重点强调这个标准的产生,并不是一种新生的方法论,而是基于过去大规模使用或者是已运行的良好应用案例进行的归纳和提炼。

张晓宇.jpeg

张晓宇 云南省生态环境研究院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晓宇主要围绕云南省重点环境领域九大高原湖泊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情况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整个自然资本账户体系包括存量账户(自然资源储量情况),以及流量账户(生态系统服务核算情况)两大块。云南省考虑将存量账户跟流量账户相结合形成了生态资产账户,该账户更多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而流量账户更多是推动GEP核算结果应用。

云南省已经建立起将九湖作为特定地区单元的核算体系,并在九湖流域增设了6个特色指标,如绿色产品供给、水资源供给、陆域水域生物多样性维持、本地休憩和科教功能等。这些特色指标能够进一步促进生态价值实现,推动资源交易,资产抵押贷款等方面的应用。张晓宇最后谈到,希望通过政府推动的方式,将国家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在地方上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推动本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工作。


讨论

Q:开展自然资本核算中的主要挑战包括哪些?哪几个是我们希望能够优先解决的?

A:优先解决的主要有四点。第一是要先建立规范统一的核算框架体系,制定存量和流量兼顾的技术导则,从国家层面明确核算范围,生态产品分类清单和核算方法;从地方层面将参数本地化,中国地大物博,区域差异非常大,如果全国还是用同一个参数,将很难体现区域特征,也很难让核算结果得到令人信服的政策应用前提。第二是要夯实核算的数据基础,让数据能够使用。第三是要将核算纳入主流化问题当中,将其作为规划指标和考核指标倒逼机制上引导政策实施。第四是要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纳入统计体系当中。还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具有典型区域特征进行逐步推进,所以应用试点很重要。

自然资本核算并不只是国家的责任,还应该推动其市场化,让更多的企业也参与其中,投入更多的头部资源到这个领域当中。自然资本核算的核心目标是为了人类整体发展福祉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对于自然资本核算的认知是不同的,国家和省级层面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已经非常了解,但县级部门还未意识到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多的是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来看待。在地方上,相关数据资料都分布在不同部门当中,存在资料收集不标准不统计的问题。从总体来说,把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是未来的推动方向,我们只有不断试错、不断探索才能将其逐步标准化。


主题讨论2:实现自然资本核算的多元应用场景

宋昌素.jpeg

昌素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

宋昌素指出,从党的十八大开始,我国就提出要把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当中,并不断地在积极探索。她进一步介绍了我国GEP核算与实际应用的情况。青海省通过研究空间分布和价值量核算,对于下游受益者进行分析,用生态系统服务流概念把上下游联系起来,把生态产品供给者和生态产品消费者联系起来,这推动了未来真正跨区域的生态产品交流的发展。她表示,指导决策也很重要,因此就有了GEP核算在应用方面的六进:进项目,进决策,进规划,进交易,进监测,进考核。

进项目是指项目开发过程当中,不仅考虑地皮的价值,还考虑到这个地块所提供的生态产品的价值,让这个生态产品价值进入到项目决策当中,让项目持有方为这些生态产品买单。进决策,就是让GEP核算支撑标准制定方面的研究。进规划,就是将GEP相关内容纳入城市规划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等规划中。进交易,就是通过绿色金融的设计,包括政府采购生态产品,以及市场购买生态产品的一些路径和机制,把GEP真正加入市场交易体系当中。进监测,就是在监测体系,尤其是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还有调查、统计监测方面,把GEP指标、生态产品纳入进来。进考核,就是把GEP核算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当中。

戴德乐.jpeg

戴德乐 Callum DOUGLAS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总监

戴德乐从企业角度分享了自然资本核算实施与应用的问题。他指出本次发布的报告当中有部分中国与英国的具体案例研究,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对于自然资本理解的缺失,我们需要用企业能够理解的话语去解释自然资本的价值是什么、功能是什么,当然也要讲清维系自然资本所需的成本。

戴德乐表示,自然资本的价值随着时间如何变化,可以从受益者角度去分析,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的变化都可以得到体现,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经营策略。普华永道开发了一款系统性工具用于帮助企业衡量商业活动对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叫做环境收益与损失(EP&L)。这个工具可以让企业去根据不同领域、供应方式、原材料以及地理位置来衡量不同的环境影响。同时也发布了一款微信小程序叫作“我的EP&L”,很多人会用自己之前的数据来联系客户和设计者,比如对于客户来说他们可以了解真正的环境影响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帮助客户了解自己的消费行为的环境影响。这实际上是让消费者们参与其中,然后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推动整个环境影响的减少。戴德乐表示,期待将来能够看到更多企业加入自然资本核算队列当中。

孟兵站.jpeg

孟兵站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

孟兵站就自然资本核算当中的碳核算、碳交易进行了分享。他提到在“双碳”背景下,自然资本领域中关于调节系统固碳价值的关注度非常高。关于生态系统固碳应用的场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态系统吸收并且固定二氧化碳,这其实是整个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非常重要的方式;另一个是关于如何把生态系统固碳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方式把它转化成经济价值。

孟兵站提到,自然资本核算当中所用的方法与碳交易市场当中所用的方法是有较大区别的。自然资本核算主要是基于区域层面的宏观核算,而碳交易市场当中的核算则是基于项目的中观、微观核算。此外,他对如何把生态系统产生的碳汇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方式实现价值发表了见解。目前我国存在着一种强制性的碳交易市场,其中引入了碳抵消机制,也就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但现在CCER处于暂停的状态。但自愿交易市场和强制交易市场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在自愿交易市场购买碳指标企业其实并不属于国家碳市场控制的高能耗企业,目前更多的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孟兵站指出,不论国内国外的企业都需要使用碳汇指标,把最后不能够通过人为努力所减掉那部分排放抵消,完成碳中和最后一公里。他最后表示在这个自愿交易市场当中,国内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用做产品的思维对碳汇进行包装,与地方政府合作搭建互联网碳汇平台,通过这些应用场景让碳汇价值得以实现。


讨论

Q:中英双方在自然资本应用上的潜在合作有哪些?还需要哪些政策来促进自然资本相关工作?

A: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激励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的参与。同时公共参与度也非常重要,要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其中。而中英两国的沟通可以通过共享数据、透明性等角度切入来进行合作。

英国有一位著名科学家贝特曼主导了全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该核算很好地指导了英国国土空间规划。而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机制,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进行合作。在政策支撑方面应该积极促进金融机构开发出更多更具有创新性的绿色金融产品,也要考虑将自然资本价值列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当中。

在生态系统、固碳和价值转化这块存在着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比如生态系统固碳和碳汇,其实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把固碳等同于碳汇。而且生态系统固碳也是有周期的,比如说草本指数,生命期也就是一年时间,“枯荣”这部分吸收完二氧化碳又重新释放到空气里,这部分虽然固定了碳,但是对应对气候变化来说并没有太大贡献。所以从价值实现角度、碳交易角度理解,我们交易的碳汇必须是能够对应对气候变化起到积极作用的,这部分要有人为的、额外的贡献才是可以拿到市场里进行交易的。

要将相关的执行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当中,不然都是纸上谈兵最后没有形成现实的生态效益,没有太大的意义。要让更多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体现其市场的价值。


主题讨论3:探讨基于自然资本的绿色金融创新

姚靖然.jpeg

姚靖然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自然资本投资中心研究员

姚靖然指出当前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生物多样性、自然向好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下一步将会在标准、创新产品、激励机制披露、方法学和工具等方面会进一步持续深入。

2022年,绿金院提出了在金融角度去支持生态系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思路,包括正向支持和降低负面影响两个维度。正向支持则包括几个支柱。首先是明确界定标准,逐步提出在中国更清晰的生物多样性投融资活动边界,以适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其次是政策激励机制,怎样能够从公共财政支出转变到社会资本参与。降低负面影响其实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来说,要通过金融减缓举措降低投融资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二是对金融机构本身来说要识别由于生物多样性丧失所引发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

姚靖然介绍了绿金院开展基于自然资本的融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金融创新这两方面的研究。在基于自然资本的融资创新方面,2022年,绿金院与湖州工行开展了生物多样性金融研究课题,聚焦桑基鱼塘这类农业项目如何能够量化。从项目层面来讲,目前金融机构作为衔接的投融资活动GEP核算还是比较空白的。绿金院提出了两方面建议,首先在项目拟议阶段应当摸底年度GEP项目产值,以及如何通过进一步在拟议阶段支持它产生额外的生态效益,能够给相关挂钩给予一定贷款额度与利率优惠。另外就是运营阶段,可以通过逐年GEP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进而能够管理项目的实际生态结果。在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金融创新方面,目前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贷款和债券正成为整个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融资金融工具。

姚靖然谈到,中国现在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贷款和债券更多集中在能源和工业这样一个高碳领域,而自然资本项目挂钩还是大有创新空间可为的。绿金院就此初步提出了支持项目以生态、自然资本为支撑的产品建议。她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一是作为参与主体的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合作,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去参与可持续挂钩的融资活动;其二是中资金融机构以银团方式弥补资金保护的缺口,以环境效率类指标、社会类指标作为优选挂钩;其三是增强第三方评估的参与,更好的弥补挂钩产品的不足。

唐瑞.jpeg

唐瑞 Terry TOWNSHEND 保尔森基金会顾问

唐瑞首先强调了自然资本核算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对于人类来说是巨大的危险,一是经济风险,人类高度依赖生物多样性去产生经济价值;二是健康风险,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清洁的空气、水、适宜的环境和气候。唐先生谈到,生物多样性在不断地丧失主要是由于人类经济发展当中并没有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价值计算进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瑞从四个方面提出他的看法。第一个是唯一能够阻止全球生物多样性流失的方式就是要确保自然得到足够且合理的估值;第二个是目前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不足,目前全球每年的资金缺口高达700亿美元,但其实还没占到世界GDP的1%;第三个是高度依赖政府政策来缩小这个资金缺口,需要更多金融方面的创新;第四个是私营部门还有很大的潜力去做更多的贡献,不过政府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去激励私营部门投资自然。

唐瑞还介绍了一些生物多样性风险筛查工具。一款是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工具(IBAT),也就是综合式生物多样性评估工具,其中列出了全球所有的保护区和需要保护的区域。另一款是保尔森基金会新推出的环境风险筛查工具,主要用于帮助中国投资者和政府部门筛查风险。最后他还指出了气候风险与生物多样性风险的关联性,并强调我们不能在解决一方的同时损害了另一方,应该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到一起而不是顾此失彼。

张益宁.jpeg

张益宁 德清县GEP辅助决策项目代表

张益宁分享了德清县的GEP核算与湿地方法学应用,并指出开展生态价值转化工作主要是为了算好生态效益账、生态成本账和生态发展账“三笔账”。

首先算好生态效益账让资产更可用,第一是绿色信用助力生态变现,德清县将GEP作为信贷重要参考依据,创新推出基于单个项目的GEP绿色贷产品,扩展了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价值转换的实现路径。在2020年,德清县将GEP绿色贷申请范围,从项目扩展到企业,并深化了绿色贷评价,从经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对企业和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发展出三个重要的应用方向:一是挖掘节能减排类工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二是明确投向山、水、林、田、湖的绿色信贷导向,加大生态产品信贷保障力度;三是绿色贷助力生态农业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第二是要做到项目优选助力产业升级,德清县建立了融合GEP项目全周期监管体系,通过项目预评价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结果推演为决策提供参考。第三是数字孪生,调优规划布局,依托GEP核算数据对德清全县生态资产分布总量变化,功能量,价值量进行精确核算,为规划治理提供准绳。

其次是算好生态成本账,让代价更可控,也包括三方面:一是量化评估助力审计提质;二是细化监控优用地功能,将GEP核算成果引入土地综合治理体系;三是动态监控,提优环境治理,积极引入物联网地理信息新技术,创新了湿地碳汇管理模式。

最后是算好生态发展账,让决策更可信。一是实现更科学的生态奖补,依托GEP核算体系,建立生态补偿占比模型,将GEP价值引入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中。二是推动多元化社会治理,德清以下渚湖街道为试点打造生态绿地系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引导群众绿色低碳行为。三是探索可行性双碳路径,对于生态保护城乡生态建设,污水治理,水利建设等政府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量化评估,直观展现政府决策和投资成果。


关于本次活动的更多具体信息,欢迎联系我们yinxy@ifs.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