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金融机构绿色实践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2022年ESG披露与实践进展

2023.05.05

摘要

ESG已成为商业银行追求稳健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融合目标的重要抓手,并已成为银行治理和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积极开展ESG披露。截至2023年4月,已有6家国有大型银行和9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陆续披露了2022年ESG报告。本文旨在总结我国大型商业银行2022年度ESG总体实践进展,为更多金融机构开展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一、大型商业银行ESG实践进展

1.1 总体进展

伴随着2022年财务业绩的陆续发布,6家国有行已全部披露其2022年ESG/社会责任报告。在12家股份行中,已有9家披露了报告。已发布ESG/社会责任报告的银行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和浙商银行。本文将以这15家已发布的2022年度相关报告的银行为例进行阐述。

2022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ESG治理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ESG实践从探索阶段向落地阶段推进。在环境方面,大部分银行强调绿色金融,支持企业进行低碳转型,绿色金融业务体量较大且增速快,已制定绿色金融战略和目标,具备完整的ESG治理架构,并进行相应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在社会方面,多数银行以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以及服务小微经济、实体经济为集体目标。在公司治理方面,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关注股东分红、风险管理、反洗钱和金融科技四个议题,并在具体工作中取得不错成绩。

1.2 国际ESG评级表现

MSCI ESG评级是全球权威的ESG评级体系之一。该评级主要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三方面的表现,根据10个议题及其下设的35项关键指标决定企业的评级水平。

表1-1 部分商业银行2020-2022年MSCI ESG评级情况

图1.1.jpeg

资料来源:MSCI官网。

从MSCI对部分商业银行的ESG评级结果来看,国有银行方面,2022年六大国有行的ESG评级结果均为A,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是在2022年刚刚升级为A级;股份行方面,兴业已连续三年保持A级,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则连续2年保持A级,其余股份行以B级以上为主。综上,2022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ESG整体表现优秀,国有行和部分股份行起到了引领作用,但部分股份行ESG整体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大型商业银行ESG披露情况

2.1 环境(E)

2.1.1 绿色金融业务

2.1.1.1 绿色贷款

从6家国有行及9家股份行的披露数据看,15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总量达14.97万亿元。其中,6家国有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合计为12.55万亿元,9家股份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合计为2.43万亿元。

国有行方面,截至2022年12月末,6家国有行的绿色贷款余额总量比上年末(8.68万亿元)同比增加了3.87亿元,增幅达44.59%。

表2-1 2022年六大国有行绿色贷款余额情况1

图2.jpeg

资料来源:根据各行社会责任(ESG)报告整理形成

(1)绿色贷款余额:工商银行第一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均达万亿级别。在数据披露时,只有交通银行采用的是人民银行的统计口径,而其余五家均按照银保监会口径进行披露。此外,这6家国有行绿色贷款投放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基础设施、绿色交通、环保、水资源处理、风电项目、生态环境、清洁能源等绿色相关需求的项目。

图2-1 6家国有行2020-2022年绿色贷款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图3.jpg

(2)绿色贷款余额增速:工商银行第一      

6家国有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增速均超过全行平均贷款增速。工农中建交及邮储6家国有行绿色贷款增速较上年末同期大幅增长,平均增速高达40.75%。其中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增速高达60.38%,是6家国有行中唯一一家增速超60%的银行。

图2-2 6家国有行2020-2022年绿色贷款余额增速情况(单位:%)

图4.jpg

(3)绿色贷款余额占比:工商银行第一       

绿色贷款已成为6家国有行贷款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12月末,工农中建交及邮储6家国有行中有4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占比超过10%,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其中,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占比最高,为17.14%。

图2-3 6家国有行2020-2022年绿色贷款余额占比情况(单位:%)

图5.jpg

(4)绿色贷款余额占比增速:工商银行第一       

6家国有行绿色贷款余额占比增速稳步上升。截至2022年12月末,6家国有行绿色贷款余额占比增速均超过15%。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占比增速超过20%,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占比增速最高,为42.83%。

图2-4 6家国有行2020-2022年绿色贷款余额占比增速情况(单位:%)

图6.jpg

股份行方面,截至2022年12月末,9家股份行的绿色贷款余额总量比上年末(1.66万亿元)同比增加了0.76万亿元,增幅达45.93%。

表2-2 8家股份行绿色贷款余额情况

图7.jpeg

资料来源:根据各行社会责任(ESG)报告整理形成。

(5)绿色贷款余额:兴业银行第一
除恒丰银行外,其余9家股份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均在千亿级别。
其中,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业务规模最大,其2022年绿色贷款余额规模达到6,370.72亿元,位居9家股份行绿色贷款余额之首。此外,与6家国有行相似,9家股份行的绿色贷款投向主要集中在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相关需求的项目。

图2-5 9家股份行2020-2022年绿色贷款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图8.jpg

(6)绿色贷款余额增速:恒丰银行第一       

9家股份行绿色贷款余额平均增速远超6家国有行。2022年,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9家股份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平均增速高达54.10%,超过6家国有行绿色贷款平均增速(40.75%)。其中,恒丰银行2022年绿色贷款业务发展最为迅速,绿色贷款余额增速为87.39%。

图2-6 9家股份行2021-2022年绿色贷款余额增速情况(单位:%)

图9.jpg

2.1.1.2 绿色债券4

从6家国有行及9家股份行的披露数据看,除中国银行和浦发银行外,13家银行的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总量达2819.73亿元5。其中,4家国有行的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共计1,910.22亿元,8家股份行的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共计920.36亿元。       国有行方面,截至2022年12月末,除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外,其余4家国有行的绿色债券境内发行规模总计700.00亿元6。其中,交通银行绿色债券境内发行规模最大,为300.00亿元,农业银行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最大,为666.00亿元,邮储银行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增速最大,为71.82%。这6家国有行将绿色债券所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和污染防治等领域项目。

表2-3 6家国有行绿色债券发行和承销规模情况

图10.jpeg

资料来源:根据各行社会责任(ESG)报告整理形成。

(1)绿色债券境内发行规模:农业银行第一
6家国有行均披露了绿色债券发行及承销情况,但披露口径并不一致。
截至2022年12月末,交通银行2022年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高达300亿元,在六大行中居首。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境内发行绿色债券200亿元。      

(2)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农业银行第一       

农业银行表现同样突出,境内承销666亿元居首。农业银行位居第二,境内承销规模达666亿元,承销绿色债券56期。工商银行排第三名,境内承销规模达563.38亿元,累计主承销各类绿色债券67只。     

股份行方面,除浦发银行和浙商银行外,其余7家股份行的绿色债券承销业务发展较快且规模较大。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绿色债券承销业务发展尤为出色,绿色债券承销规模均超过300亿元。平安银行和恒丰银行绿色债券境内承销业务仍在起步阶段,境内承销规模较小。

表2-4 8家股份行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

图11.jpeg

资料来源:根据各行社会责任(ESG)报告整理形成

(3)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招商银行第一
股份行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差异较大。
截至2022年12月末,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超过300亿元。其中,招商银行2022年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达391.78亿元,为平安银行承销规模的52.24倍。

2.1.2 绿色金融战略

国有行方面,六大行都发布了绿色金融专项规划或金融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将绿色金融的战略高度再次升级。其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均设置了绿色消费信贷和绿色普惠等方面具体的绿色金融目标。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则设置了运营和投融资活动的能耗和碳排放阶段目标。       

股份行方面,越来越多的股份行围绕“双碳”目标出台或更新绿色金融战略规划。其中,兴业银行较早涉足绿色金融业务,在践行绿色金融理念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在设置绿色金融业务目标方面,兴业银行提出2025年实现绿色金融融资余额2万亿元和绿色金融企业客户数5.5万户的目标。在碳中和运营方面,兴业银行根据银行经营现状,提出了2025年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20%、2030年前实现运营活动碳中和、2035年前实现全行上下游活动碳中和的分阶段目标。

表2-5 部分商业银行2022年绿色金融相关战略与目标

图12.jpg

资料来源:根据各行社会责任(ESG)报告整理形成

2.1.3 ESG治理结构

国有行方面,除邮储银行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均在董事会和管理层层面设置了ESG相关委员会,管理ESG相关事宜。其中,工商银行管理层层面ESG相关委员会设置最为细化,其管理层下设5个ESG相关委员会,包括绿色金融委员会、金融科技评审委员会、网络金融推进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普惠金融业务推进委员会。       

股份行方面,越来越多的股份行围绕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业务拓展设置董事会和管理层层面ESG相关委员会。其中,中信银行管理层根据银行经营现状和业务需求,将ESG相关委员会充分细化,成立7个ESG工作小组,包括绿色金融领导小组、普惠金融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反洗钱领导小组、风险内控委员会、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内控合规管理委员会以及总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委员会。

表2-6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层ESG专门委员会设置情况

图13.jpg

资料来源:根据各行社会责任(ESG)报告整理形成

2.1.4 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在历年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基础上,探索新的气候风险管理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和恒丰银行根据政策建议,均对八大高碳行业进行了环境压力测试。浦发银行构建ESG评价指标框架,将ESG融入对公用户评级体系中。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根据行业ESG特性出台各行业授信政策。工商银行为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供项目贷款,推动发电站清洁转型。此外,中国银行对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煤化工等ESG风险较高的行业,明确特定条件下的授信由总行审批,采取“环保一票否决制”。

表2-7 部分商业银行2022年气候与风险管理措施一览

图14.jpg

资料来源:根据各行社会责任(ESG)报告整理形成

2.2 社会(S)

2.2.1普惠金融

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领跑商业银行,恒丰银行普惠贷款增速明显。国家相关报告中多次提及,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强调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国有银行凭借自身庞大的客户资源、网点数量优势,加大客户下沉和拓展的力度。2022年,工农中建及邮储五家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显著高于其他银行,且增速保持较高水平。股份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增速差异较大,招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排名第一,达6783.49亿元,恒丰银行2022年普惠贷款余额在股份行中排名最低仅为406.89亿元,但其增速位于股份行首位,达52.39%。       

国有行均强调要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股份行的涉农信贷支持力度显著增加。2022年,国有行涉农贷款余额仍旧保持较高水平,且增速较快。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位于四大行之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次之,其中工商银行涉农贷款增速最高,达50%。股份行中,属兴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最高,达5809.82亿元,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次之。在增速方面,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增速较低,仅0.63%和1.37%,其他股份行增速相对稳健,增速主要集中在6%-25%之间。

表2-8 部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情况

图15.jpeg

资料来源:根据各行社会责任(ESG)报告整理形成

2.2.2 每股社会贡献值

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每股社会贡献值分别位居国有行和股份行首位。对于银行来讲,每股社会贡献值是体现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截至2023年4月12日,15家已发布社会责任(ESG)报告的银行当中,仅平安银行和恒丰银行没有在其报告中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其中,6家国有行的每股社会贡献值较上年末均有所增加,交通银行排名第一,每股社会贡献值达到5.50元,建设银行次之,达4.16元。股份行的每股社会贡献值差异较大,兴业银行最高,达16.85元,招商银行排名第二,达15.84元,浙商银行排名最末,每股社会贡献值仅4.13元。

表2-9 部分商业银行每股社会贡献值情况

图16.jpeg

资料来源:根据各行社会责任(ESG)报告整理形成

2.2.3 人力资本管理

持续关注重点领域的人才培育和挖掘,布局银校合作新模式。以金融科技为例,2022年,工商银行围绕“数字工行”五维布局,夯实金融科技、数据分析等人才队伍基础,以人才链打通创新链,促进金融科技和经营发展深度融合。招商银行则连续六年开展FinTech(金融科技)精英训练营,为理工科学生提供主动拥抱前沿金融科技的宝贵机会。此外,招商银行还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实习基地。       

聚焦员工对重点议题的技能重塑和持续学习,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随着社会各界对ESG的日益关注,各行开始重视员工在可持续领域的能力建设。例如,中国银行发布《绿色金融人才工程方案》,目标是建立3个层次6个方向共计1万人的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以赛促学、评奖评优等形式,不断激励提升员工绿色金融的能力与成绩,培育绿色金融人才队伍。招商银行为员工提供线下集中面授、线上直播授课等多形式的绿色金融等ESG相关专题培训,并将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嵌入管理类和新员工培训中。截至2022年12月末,“招银i学习”平台已发布与ESG主题相关的电子课程100余门。

2.2.4客户责任管理

积极采取多种举措降低用户被欺诈风险,保障客户资金安全。2022年9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各银行对于反欺诈议题更为关注。例如交通银行推出业内首个时序图智能反欺诈应用,零售欺诈账户识别覆盖度提升了16.28%,公司欺诈账户预测精确度提高了47.68%,是原有规则模型预测精度的两倍。兴业银行上线了智能风控系统整体,实现客户风险查询等模块优化。该系统引入个人黑名单、企业黑名单,并在系统预警、模型评分、模型审批方面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预防反欺诈风险、信用风险。截至2022年12月末,兴业银行通过风控平台监控网络金融类业务交易总笔数为66.37亿笔,其中阻断各类高风险交易845.39万笔,阻断交易涉及金额1,654.19亿元。

各银行更加专注客户体验,优化网点经营布局,积极打造优质服务。一方面,各行均积极完善适老服务网点设施,进行适老助残设施改造。如兴业银行网点厅堂智能一体化系统已设置“特殊取号”功能,大堂经理可根据客户年龄及行动便利程度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优先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叫号,减少年客户等待时间。截至2022年12月末,兴业银行共计有1,455家网点提供无障碍通道,1,427家网点提供爱心窗口。另一方面,各行开始尝试以智能化技术推进优化零售客户体验,如招商银行打造了行业领先的“风铃”客户体验数字化平台,在总分支三个层级建立了数据驱动、问题导向、立行立改、持续回检的体验优化闭环。2022年招商银行通过持续优化零售客户体验,整体NPS(Net Promoter Score,净推荐值)达到68.67分,较2021年增长0.79分。

2.2.5 乡村振兴

各银行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助力乡村振兴。除承销乡村振兴票据外,2022年各行还在探索通过更多途径将资金输送至田间地头。例如中国银行创新打造惠农产品服务,通过打造农文旅贷普惠金融服务方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畅通农文旅产业链各环节金融服务。中信银行持续优化完善“政采e贷”“银税e贷”等线上化、纯信用贷款产品,借助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突破物理网点局限,延伸在脱贫地区等重点区域的服务半径。       

各银行向乡村地区持续渗透,营业网点布局和从业人员投入稳步优化。国有行、股份行积极在乡村地区拓展布局,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力度。例如工商银行在2022年进一步推进县域网点建设,稳步提升县域地区网点覆盖与服务供给,积极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持续丰富服务点的金融业务场景和泛金融服务场景,增强县乡线下渠道综合服务能力。中国银行积极将乡村振兴特色网点建设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截至2022年12月末,建成乡村振兴特色网点556家。浙商银行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等金融资源配置及投入力度,向山区26县倾斜金融资源,2022年新设缙云、武义支行,山区26县金融服务总量高速增长,显著高于省内贷款增速。       

数字普惠金融是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银行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场景建设。农业银行顺应乡村数字化趋势,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涉农数字化服务能力。2022年,农业银行线上化农户贷款“惠农e贷”余额7,477亿元,增速37.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覆盖1,488个县;智慧畜牧、智慧招投、智慧粮库等涉农场景数超1.5万个。兴业银行推出了“兴业普惠·智慧农批系统”,对接各区域涉农批发市场,联合市场方共建农批信息化平台,配套提供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根据商户经营数据,结合工商、司法、征信等信息,打造符合农批市场商户特色的线上审批模型,创设农批金融服务专案,为市场内优质商户提供的线上融资业务。截至2022年12月末,兴业银行通过该系统已为农批市场商户提供农批金融服务专案超15亿元。

2.3 公司治理(G)

2.3.1 风险管理

持续加强市场研判,全面强化风险管理能力。2022年,银行积极迭代升级自身风险管理体系,压实风险管理责任。如工商银行一方面密切跟踪资本市场动态,持续做好理财业务风险管控。加强养老金、私人银行等新兴业务领域风险管理,有效防范交叉性风险和保障客户权益。推进投资交易人员行为管理,防范不公平交易和利益输送。另一方面,紧盯货币、债券、外汇、商品、股票五大市场,加强前瞻性监测分析。在智慧化、数字化、综合化方面持续探索、积极创新,稳步推进“巴三”资本新规实施,持续优化风控模型与信息系统。建设银行前瞻主动应对风险挑战,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基础管理,强化风险防控,妥善化解处置,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截至2022年12月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2,928.25亿元,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持续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进程,优化风险预警平台。2022年,建设银行上线企业级风险管理平台,强化智能风控体系建设,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对大中型客户的预警覆盖率达98%,平均提前29个月;对小微客户预警覆盖率达87%,平均提前8个月,促进了信贷风险早发现、早管控。光大银行在阳光预警平台上线“阳光债警”和“阳光财智”两个产品,预警管理功能愈加完善。“阳光债警”利用发债主体的基本面信息与冲击面信息,刻画发债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针对重点企业建立风险预警监测专题。“阳光财智”采用财报粉饰风险分析框架,对全市场上市及发债企业财务报告质量进行持续监控,高效、准确地识别和预警企业财报舞弊与粉饰风险。

2.3.2反洗钱管理

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不断提升反洗钱工作的意识和水平。2022年,工商银行成功落地“工银BRAINS”智能反洗钱系统,协助同业客户对超过3亿个人及法人客户开展反洗钱监测分析,每日监控交易超过7,000万笔有效提升金融市场风控水平。中信银行在制度上建立了“顶层制度+专项制度+条线制度”三位一体的反洗钱内控制度体系,搭建了反洗钱内外规制度库;在能力提升上,中信银行持续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外部培训,不断加强“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建设、丰富培训形式,通过面向“三新”人员的反洗钱上岗培训、面向全体员工的“合规大考”等学习形式,帮助员工加深对监管政策理解和把握,不断提升各层级人员反洗钱水平。

强化反洗钱监督管理,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管控。2022年,建设银行对境内一级分行的反洗钱审计,重点关注了客户身份识别、交易报告、洗钱风险评估、制裁合规管理等情况,并在境外机构和子公司主要业务经营管理审计等项目中重点关注了反洗钱有关情况。光大银行重点关注客户尽职调查这一环节,制定客户尽职调查工作方案,经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组织全行对存在较高洗钱风险的客户开展持续尽职调查工作。根据尽职调查工作中遇到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问题,对《中国光大银行客户身份识别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

2.3.3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解决银行经营管理痛点问题。2022年,中国银行自主研发推出了面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广大创业者及涉农经营主体等客群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惠如愿App,致力于构建集融资、融智、融商等于一体的服务模式,通过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推动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兴业银行联合旗下子公司兴业数金研发的卫星遥感应用系统正式上线,通过引入卫星遥感“新数据”,结合政府以及行业等多方数据,建立作物种植画像,精准开展金融服务,并实现贷中、贷后线上实时监测,金融服务效率有效提升。       

全面加大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投入,积极推进金融科技纵深发展。多家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占比有所提升,截至2022年12月末,工商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达3.6万人,中国银行科技条线共有员工13318人,建设银行金融科技人员为15811人,招商银行科技人才达1.08万人。国有行金融科技投入均超百亿,股份行金融科技投入也有不同程度增加。

表2-10 部分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资金投入情况

图17.jpeg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三、商业银行ESG实践建议

3.1 优化ESG治理与组织架构

为更好地进行ESG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ESG治理和组织架构建设,为ESG管理流程的建立与执行提供有力支撑。由于ESG议题的广泛性和专业性,以及大型商业银行“四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的复杂性,商业银行应尽快将ESG工作有机融入现有的治理与管理架构中,以提升工资效率和效果。一是建立以主要行领导作为负责人,主要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的ESG相关委员会(或将相关职责纳入已有委员会),负责落实董事会有关ESG的战略决策,并统筹协调全行ESG工作;二是建议监事会对于董事会和董事履行ESG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董事会对高层管理者ESG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进一步细化和量化ESG职责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三是内部审计部门接受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委派,针对特定的ESG事项开展专项审计。

3.2 密切关注ESG标准与监管趋势

商业银行应提前洞悉和理解ESG披露准则相应细则要求,密切关注各套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的兼容与互认。一是紧密关注国内外ESG信息披露相关要求,充分理解其指标设立的出发点、目的、关注重点。ISSB发布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为建立全球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框架带来了曙光,并预计在2023年内推出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的正式文件。我国商业银行需进一步理解并掌握ISSB所要求的披露要点,以及时判断、调整和储备符合国内外监管机构要求、广泛利益相关方需求的信息披露能力。二是紧跟ESG评价体系相关内容,在基础指标上再进行更细化的度量,以此提高ESG评价体系的市场认可度和投资者的信任。建议可关注MSCI、标普、富时罗素等国际主流ESG评级机构的指标体系和侧重点,紧跟我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资委等部门对于金融机构ESG相关监管要求。

3.3 提升自身ESG专业能力

商业银行应逐步将ESG融入投资决策机制中,在信用评估、风险管理和产品设计中充分考量ESG因子。一是逐步建立融资主体ESG评价,着重开展ESG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充分考察企业的ESG表现,进而与信贷流程相结合。二是建立ESG风险管理机制,将ESG评价纳入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和核心业务流程,探索ESG评价结果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三是通过ESG评价加快创新ESG主题产品,在引导企业可持续转型的同时,也能加速完成自身投融资的环境效益指标,更好地实践ESG可持续发展理念。

3.4 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

商业银行应提高披露ESG信息的主动性,主动加强ESG管理和信息披露研究。目前,不同银行ESG信息披露框架不一、内容上可比性不强,客观原因是国内外ESG信息披露存在标准林立的状况。一是可以通过对标ISSB发布的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梳理相关披露要求和指标,同时结合我国绿色发展情况和自身实际,突出业务重点与特色,制定适用于自身特点的ESG信息披露框架体系。二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技术,建立内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环境相关数据,进一步推动开展ESG数据积累、模型开发、量化方法等方面的实践。三是加大ESG相关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定期开展ESG信息披露及ESG投资相关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ESG相关信息披露的效果。


注:

①在2022年农业银行ESG报告和中国银行ESG报告中,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26,975亿元和19,872亿元,故在表格中只能以整数形式表示。

②浦发银行2022年ESG报告披露的数据口径为整数,没有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③恒丰银行2022年ESG报告披露数据口径为整数,没有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④多数股份行未披露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故本小结未进行相关统计。

⑤中国银行和浦发银行均未披露其2022年绿色债券境内承销规模数据。

⑥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均未披露其2022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


作者:北京绿金院 张榉丹、易嘉榆、陈德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