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观点

观点 | 欧盟供应链ESG政策与企业实践

2023.05.31

近几年,欧盟在ESG领域发布了多项政策和法规,其中,供应链管理迅速成为一个焦点议题。欧盟地区各国,如荷兰、德国等纷纷出台相关供应链法规,要求企业全面披露其供应链的ESG信息。这些法规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要求,同时也推进了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企业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ESG因素在其发展战略中的应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社会期望。本文主要梳理了欧盟在供应链ESG领域的最新政策,分析了一些欧盟企业实践案例,以为我国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与应对提供参考。


一、欧盟供应链ESG政策

1.1  欧盟供应链:政策走向多元化、强制性

纵观欧盟供应链ESG管理实践,立法覆盖角度逐步从“单一”走向“多元”,对企业要求逐步从“自愿”走向“强制”。

从多元化角度来讲,欧盟供应链政策的侧重点全方面覆盖了对节能减排、原材料采购、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可持续利用、劳工和人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表1),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予以监督,主要包括碳边境调节机制、冲突矿产规则、气候法案以及禁止强迫劳动产品的条例等。

欧盟表1.png

表1 欧盟供应链ESG管理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

从强制性角度来说,欧盟在立法规定限期内对一些重点关注行业的企业(原材料、原料药、半导体、电池、可再生能源、云计算、网络安全等)逐步采取强制性措施,例如从2024年7月1日起,进入欧洲市场的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从2026年1月初开始,电池生产厂商必须按照碳强度性能类别对其产品进行标记等。不仅如此,欧盟对供应链上的人权尽职调查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彼时欧盟和各成员国将迅速推动相应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中国企业在劳工和人权保护以及其他重点合规性问题上或将迎来前所未有之压力。

同时,欧盟的供应链ESG管理政策在采取制裁措施方面也存在争议,特别是对中国的一些“制裁行为”。例如,欧盟基于所谓的“强迫劳动”指控禁止了来自新疆的棉花、半导体和其他产品的进口。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一些中国企业和当地居民失去经济来源和就业机会,损害中国的供应链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些措施也可能导致一些欧盟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价格上涨等问题,损害欧盟经济和消费者利益。

此外,一些行业组织和公司也批评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不合理,该机制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生不公平的影响,其或将难以满足欧盟的环保和相关技术要求。因此,在制定和执行供应链ESG管理政策时,欧盟需要更加平衡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避免对企业和国家造成过度的压力和不公正的待遇。

1.2 分国家来看:政策重视环境和人权保护

1.2.1 德国供应链

德国的供应链立法注重环境和人权保护方面的内容。例如,《德国供应链企业尽职调查法》(LkSG)于今年1月开始生效,法律要求德国公司要确保其外国供应商及外国公司的德国子公司遵守基本人权标准并达到环境保护要求(图1)。

图1.png

图1 德国供应链法需要满足的人权和环境标准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政府官网、金杜研究院

根据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的数据,《德国供应链企业尽职调查法》适用于拥有至少30001名员工的在德企业,受影响企业约有700家,2024年起则将适用于拥有至少1000名员工的在德企业,到时受影响的企业约2900家。从政策力度考察,德国的法律要求更集中在企业的直接供应商层面,对比欧盟供应链法,其不仅包括直接供应商,还包括次级供应商,将进一步增加企业供应链管理复杂性。


1.2.2 其他国家供应链

观察其他国家的供应链立法政策,比如荷兰,它同样注重保护劳工和环境等相关利益方的权益,以及推动可持续和社会责任的行为。例如,2019年5月14日,荷兰通过《童工尽职调查法案》(Child Labour Due Diligence Bill),要求公司调查其商品或服务过程中是否利用童工,并制定计划防止其供应链出现童工;再比如,2021 年 3 月,荷兰议会引入了强制性人权尽职调查立法——《负责任和可持续国际商业行为法》(the Responsible and Sustainabl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duct Act)。2022 年 11 月,六个荷兰政党向众议院提交了修正案。修订后的法案除其他目标外,旨在与拟议的欧盟范围内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更紧密地保持一致。

除了荷兰和德国之外,欧盟内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在供应链立法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图2)。

图2.png

图2 欧洲各国供应链领域相关立法

资料来源:各国政府官方网站


二、欧盟企业供应链ESG实践

2.1 法国LVMH

2.1.1 LVMH公司背景

LVMH(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是一家法国奢侈品集团,其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包括路易威登、迪奥、香奈儿、Kenzo等。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LVMH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性发展,并将其纳入公司的业务战略之中。针对供应链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LVMH也在积极探索并实践。

2.1.2供应链ESG管理框架“Life 360”

LVMH最新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是"Life 360"2,于2021年9月公布。该计划旨在为LVMH集团的205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设定路线图,并包括了四个关键领域:气候行动、自然资本保护、社会包容和创新。具体目标包括减少碳排放、促进可再生能源、提高产品循环利用率、改善供应链可持续性、保护野生动植物、支持员工福利和多元化、提高品牌的社会责任和透明度等。在供应链方面,LVMH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其供应商遵守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首先,公司通过Ecovadis等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评估,以评估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同时,LVMH还积极促进供应商参与其可持续发展项目,并提供培训和资源支持,以帮助他们提高可持续性表现。

其次,LVMH还加强了对供应商合规性的监控,包括审查其劳工条件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公司还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审核措施,包括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计等,以确保其符合LVMH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最后,LVMH还在整个供应链中积极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推动其供应链转型为更加可持续的模式。公司正在开发新的可持续性标准,以及为供应商提供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LVMH通过“Life 360”计划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确保其供应商遵守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积极推动整个供应链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2 德国Daimler

2.2.1 Daimler背景

Daimler(戴姆勒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跨国汽车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豪华汽车制造商之一。该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并在其供应链管理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2.2 供应链ESG管理框架“Ambition 2039”

Daimler的"Ambition 2039"计划3旨在到2039年将其车辆组装和销售业务全面转向零排放,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气候中立。在这个计划中,供应链ESG管理被视为关键的一环。为此,Daimler在其供应链ESG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具体包括:

同时,Daimler通过其供应链透明度计划,对其供应商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审计,以确保其符合公司的ESG标准。

在生产方式方面,Daimler使用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以减少其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例如,该公司使用节能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并从可再生能源源头获取电力。Daimler的燃料电池卡车也可以使用氢气作为燃料,以减少排放。

在采购管理方面,Daimler积极推进可持续的采购管理,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材料等方法,不断降低其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例如,2019年Daimler便开始实施可持续采购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采购100%的可持续性原材料。该计划针对9个关键材料,包括电池、电气电子、内饰和轮胎等。Daimler还发布了第一个可持续采购报告,包括对3000多个供应商的评估结果。

在物流管理方面,Daimler通过优化物流管理,减少了其供应链的碳足迹。例如,该公司使用高效的物流方案,如航空物流和铁路物流,以减少对公路运输的依赖。据Daimler自称,这些努力导致其在2019年减少了超过200,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Daimler的"Ambition 2039"计划在供应链ESG管理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公司在不断优化其供应链管理过程,与其供应商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气候中立的共同目标。

2.3 荷兰Unilever

2.3.1  Unilever背景

荷兰跨国企业Unilever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主要经营食品、日化用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等。Unilever一直致力于维护供应链可持续性,通过在供应链中促进社会、环境和经济责任的平衡,为消费者提供更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在供应链透明度、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方面,Unilever在过去几年间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

2.3.2 Unilever供应链ESG管理框架“Unilever Compass”

Unilever最新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是“Unilever Compass”4,该计划于2020年6月发布,旨在通过实现三大目标:帮助1亿人改善健康与卫生状况、减少公司生产的碳足迹以及增加自然资源的可再生利用率。这一计划将Unilever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更加具体、可量化的指标,以便公司可以更好地追踪进度并实现目标。在供应链ESG管理方面,Unilever Compass计划着重于以下方面:

在环境方面,Unilever计划在2025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使用,并减少塑料使用量。Unilever已经通过将其产品包装重新设计,使用更可持续的材料来减少了约1万吨塑料的使用。在农业领域,Unilever也在推广可持续农业,例如推广可持续茶叶种植项目,在肯尼亚,Unilever已经帮助农民实现了平均茶叶产量的增加30%,并降低了使用化肥的量。

在社会方面,Unilever计划实现可持续供应链,确保与所有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例如,Unilever要求所有供应商遵守其“Supplier Code”中规定的最低劳工和环境标准,同时帮助供应商提高能力,建立透明度。通过这些举措,Unilever正在确保所有参与其供应链的人员都受到公平对待,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计。

在治理方面,Unilever致力于实现更好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例如,该公司已经公开了其供应链中所有生产设施的位置和供应商列表,并要求所有供应商参加ESG审核,以确保他们符合Unilever的要求。

通过实现以上目标,Unilever希望在2030年前成为一个更加可持续、更为环保的公司。


三、欧盟政策和企业实践总结

总结上文,欧盟供应链ESG政策主要关注点集中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治理透明和可持续等方面:从环境角度观察,欧盟要求企业在采购原材料、生产、运输和销售等方面,必须符合环保标准,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碳排放和环境影响,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从社会角度观察,欧盟要求企业保护劳工和人权,包括禁止强迫劳动、童工和歧视等行为,确保劳动条件安全和合理,保障员工权益,维护供应商关系稳定;从治理透明角度观察,欧盟要求企业管理透明、合规、责任明确,防范贪污腐败和诈骗等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合规体系,加强对供应链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从可持续角度观察,欧盟强调企业需要采取可持续性经营战略,从产品设计、制造到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考虑可持续性,以确保其未来业务的稳健和可持续性。

在这些方向的指导下,许多欧盟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响应欧盟供应链政策的要求,从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方面着手行动,不断提高其可持续性发展水平,这些行动包括:

(1)欧盟企业重视可持续性发展,并将其纳入其企业战略和价值观中。企业积极寻找并采用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欧盟企业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塑料使用量,并在农业领域推广可持续农业,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使用化肥的量。

(2)欧盟企业注重社会责任,在其供应链中采取了多项措施,以确保与所有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例如,企业要求所有供应商遵守最低劳工和环境标准,并通过帮助供应商提高能力、建立透明度等方式,确保所有参与其供应链的人员都受到公平对待,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计。

(3)欧盟企业在治理方面致力于实现更好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一些欧盟企业公开了其供应链中所有生产设施的位置和供应商列表,并要求所有供应商参加ESG审核,以确保他们符合企业的要求。这些举措可以确保企业不仅遵守欧盟的供应链法规,而且在透明度和问责制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标准。


四、中国企业未来关注点

从上述欧盟企业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欧盟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已经趋于规范和成熟,这对中国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企业在未来的供应链管理中,应当加快关注与环境、社会、治理相关的领域。具体来说,建议以下行业的中国企业加快关注欧盟的供应链政策:

4.1 纺织品服装行业:重点关注环保、劳工

2022年,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该战略为碳中和与循环纺织品行业设定了目标,旨在提高欧盟纺织部门的竞争力、可持续性和复原力,同时降低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未来,中国的纺织和服装企业应该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理念、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且遵守劳工标准、确保劳动力的权益。具体来说:

第一,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应该重视环保,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欧盟提倡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化学品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此外,欧盟还建议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回收再利用纺织品废料和衣物,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2022年11月,欧洲区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欧盟可持续循环纺织品战略》的意见,支持在2025年1月前强制分离纺织废物,并呼吁加快纺织品、服装、皮革和鞋类行业的可持续转型。欧盟还认为,消费者在购买纺织品时应该考虑环保因素,企业要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材料和可持续的产品。

第二,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应该重视劳工权益,遵守劳工标准,确保劳动力的权益。欧盟有一系列针对劳工权益的立法,包括《禁止使用强迫劳动公约》等。中国纺织品企业需要确保其生产环节符合这些要求,并遵守欧盟的劳工法规。具体来说,要提高工人的薪资待遇,加强对工时、劳动保障等方面的管理,保障工人的劳动权益,避免出现超时工作、低薪水、不安全的工作环境等问题。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儿童劳动力和弱势群体的保护,避免出现儿童劳动力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

4.2 电子产品行业:重点关注环保、劳工、供应链可见性、知识产权、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电子产品是欧盟进口的最大产品类别之一,也是中国对欧盟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当前阶段,欧盟的供应链ESG政策对全球电子产品行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数据隐私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或将面临更多挑战。为此,中国电子产品企业下一步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1)中国电子产品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和创新,以适应环保标准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在立法方面,欧盟的RoHS指令规定了电子产品中可以使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和种类。如果中国企业向欧盟销售的电子产品中含有限制物质,那么他们需要遵守RoHS指令。再比如WEEE指令,欧盟的WEEE指令规定了电子垃圾的收集、处理和回收要求。如果中国企业向欧盟销售的电子产品成为了垃圾,那么他们需要遵守WEEE指令。下一步,中国企业应该控制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并进行有效管理,推广新型环保材料和技术,淘汰老旧设备和工艺,加强对供应商的环保管理要求,定期开展环保宣传和培训以加强员工环保意识。

(2)中国电子产品企业必须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劳动条件,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当前,欧盟已经从各个角度对保护劳工权益提出了明确立法要求。在劳工权益保护方面,《欧洲社会宪章》要求企业必须遵守劳动法规和相关规定,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在儿童劳工禁止方面,《儿童劳工禁止公约》等法规禁止企业在生产和供应链中使用童工。

(3)中国电子产品企业亟需加强供应链的管理和监控、提高供应商的合规性、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等,以确保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和可追溯性,满足欧盟供应链立法的要求。欧盟要求电子产品制造商和进口商提供有关其供应链的透明和可追溯性的信息。这包括有关原材料来源、制造过程和产品分销的信息。如果中国企业向欧盟销售的电子产品无法提供这些信息,那么他们可能会被禁止销售这些产品。此外,欧盟的REACH法规是针对化学品的立法,要求制造商和进口商对他们生产和销售的所有化学品进行注册、评估和授权。如果中国企业向欧盟销售电子产品中含有化学物质的产品,那么他们需要遵守REACH法规。

(4)中国电子产品企业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提高产业链的透明度,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的发生,才能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欧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涉及到电子产品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欧盟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二是欧盟要求企业通过相应的认证,证明其产品符合欧盟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CE认证、RoHS认证等;三是欧盟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以便于解决产生的纠纷,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中国电子产品企业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以确保用户数据安全并满足欧盟供应链立法的相关要求。2022年10月份,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数字服务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该法案旨在加强对数字服务提供商的监管,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受到保护。中国电子产品公司在欧盟提供数字服务时,需要遵守相关规定,保护用户权利和隐私,防止平台被恶意利用。同时,这些公司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欧盟数字服务法案的要求,避免被罚款和法律诉讼。

4.3 新能源行业:重点关注碳减排、产品技术标准

我国新能源行业出口欧盟的产品涵盖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等领域,这些产品都是欧盟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和潜力。然而,虽然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我国被认定为绿色、低碳能源,但在相关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仍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出口到欧盟的风电机组、太阳能组件等产品具有很高的碳足迹,且短期内还无法完全实现低碳。下一步,中国新能源行业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中国新能源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尤其是碳减排问题。在欧盟的供应链ESG政策中,对碳排放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包括碳中和目标和碳边境调节机制(简称CBAM)等。目前,欧盟和中国在碳税和碳价格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如果欧盟将风机、太阳能组件等新能源产品列入CBAM,中国新能源企业的产品将面临更高的进口成本。此外,碳边境调节机制可能会要求进口国家的企业证明其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需要进行认证或提交相关证明。这将对新能源企业的生产过程、设备和工艺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新能源产业需要加快推进碳减排工作,减少产品的碳足迹,提高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2)中国新能源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产品技术标准,以适应欧盟的需求。欧盟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标准,比如CE标志、IEC标准以及EN标准等。对于中国新能源企业来说,欧盟制定的这些技术标准可能会对其出口到欧盟的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技术壁垒、成本压力以及弱化市场竞争力。同时,可再生能源认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口到欧盟的新能源产品的准入门槛,对于一些没有通过认证的中国新能源企业来说,可能会面临欧盟市场准入难的情况。并且,可再生能源认证要求新能源产品必须符合欧盟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技术研发的投入,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压力。尤其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这种成本和压力可能会更加明显。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新能源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加强与欧盟的合作和沟通,以满足欧盟的认证要求,扩大市场份额。


相关参考资料:

[1]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Energie)发布的一份文件,文件名为“Mindeststandards für unternehmerische Sorgfaltspflichten in Lieferketten”(供应链企业尽职调查最低标准)

[2] https://www.lvmh.com/group/lvmh-commitments/social-environmental-responsibility/life-initiative-lvmh/

[3] https://group.mercedes-benz.com/sustainability/climate/ambition-2039-our-path-to-co2-neutrality.html

[4] https://assets.unilever.com/files/92ui5egz/production/ebc4f41bd9e39901ea4ae5bec7519d1b606adf8b.pdf/Compass-Strateg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