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研究活动-回顾

活动回顾 |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沙龙第二期 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建设与运营

2023.11.24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沙龙”系列活动的第二期,围绕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所开展的题为“专家讨论与经验分享: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建设与运营”的活动于2023年11月24日在新光大中心成功举办。超过30人报名参加了本次的线下沙龙活动。

640.jpg

沙龙活动现场 ©IFS


沙龙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绿金院)主办,北京市通州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和新光大中心提供支持。本期沙龙由北京绿金院ESG投资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张芳作主持人,兴业银行战略客户/绿色金融部处长赵建勋普华永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总监金秀芳作为嘉宾出席,北京绿金院ESG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愉也一并参与了对话与讨论。


首先,张芳就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定义、背景和发展现状等做了简要介绍。她指出,作为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和落地实践的重要抓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建设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整体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专营支行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金融许可证信息,截至今年10月10日,全国共有75个银行支行(其中包括10个银行支行分理处)含有“绿色支行”字样,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北京、江苏、四川等13个省份。

/uploads/image/2023/11/30/641.jpg

沙龙主持人:北京绿金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芳 ©IFS


兴业银行战略客户/绿色金融部处长赵建勋介绍了发展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背景因素。自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国家积极鼓励各地区设立绿色金融专营分支机构,以其作为试点带动各地分行复制成功经验,共同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


北京绿金院研究员陈德愉就全国各地在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方面的共性经验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她指出,目前我国各地在绿色网点建设的标准上存有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浙江省和广东省在网点设立的数量上和质量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陈德愉认为,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建设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第一,绿色业务占比。今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央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北京地区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该《通知》要求绿色金融特色机构在成立后的5年到10年内,绿色金融业务的占比须达到50%以上。第二,人才配置。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应设立专项的绿色运营团队。如,深圳市要求绿色网点的团队应配备有环境学或金融学教育背景的人才,且不少于两名。第三,产品创新。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应将产品作为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落地的重要抓手,去大力发展产品创新,丰富产品体系。第四,绿色运营。各机构应积极设立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从建筑节能、低碳办公等方面来推进。第五,流程管理。建议金融机构自上而下去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配套的有效风险管理机制,将绿色金融的理念、标准和方法学嵌入到原有的管理流程中。


/uploads/image/2023/11/30/640 (1).jpg

北京绿金院ESG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愉 ©IFS


普华永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总监金秀芳在谈到北京市如何发展绿色金融网点时提出了“一三五框架”,即“一个目标、三个举措、五个配套设施”。“一个目标”是指从顶层着手,自上而下制定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计划和目标,调动各方协同配合共同发展绿色金融。“三个举措”是指在业务方面,基于地方特色制定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相关标准和框架,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等模式创新推动转型金融发展,提升绿色低碳资产占比;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关注客户ESG风险管理和转型风险管理;在碳管理方面,在运营和业务两大维度探索长远且可持续的低碳转型方式,以实现最终的运营碳中和、资产组合碳中和目标。“五个配套设施”主要指组织机制、激励考核、数字化赋能、信息披露、能力建设等。金秀芳建议,北京地区的金融机构可以密切关注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于今年发布的两份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提前为该准则的落地做准备。


/uploads/image/2023/11/30/79ff0ab1a4ce33eef8a7ac585e8fb239.jpg

普华永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总监金秀芳 ©IFS


主持人张芳对三位专家的观点表示认同,并提出了一些建设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难点和后期运营所面临的问题。首先,在被问到专营机构是否需要获得碳中和认证时,金秀芳表示,这方面目前国内外还是以自愿原则为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于2020年启动了国际标准《碳中和及相关声明实现温室气体中和的要求与原则》(ISO14068)的编制工作,该标准将聚焦标准范围、核心术语定义、减排量要求等方面,但目前还未正式发布。国内方面对网点是否需要取得碳中和认证并无明确要求,大多数机构通常从自身绿色银行建设、碳中和网点试点等出发,展开碳目标和减排路径的设计,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背书,通过先减排、后抵消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碳中和。


在谈到合适的绿色业务占比问题时,赵建勋认为,应充分考虑绿色专营机构经营的可持续性,合理设定绿色业务占比,需要考虑该地区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地缘因素、业务成熟度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综合考量。若当地绿色相关的业态丰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高占比。当某一地区可复制推广的绿色金融业务已比较成熟,也可考虑优先将前沿探索创新类业务放在绿色金融专营机构中进行,以确保当地的绿色金融可以更高效且均衡地发展。


/uploads/image/2023/11/30/640 (3).jpg

兴业银行战略客户/绿色金融部处长赵建勋 ©IFS


陈德愉如何打造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自身特色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她认为,机构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更多元化的产品体系才能挖掘出自身特色。各地方网点应结合当地的政策导向,以地方创新试点项目的形式去持续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此外,地方网点也可基于当地的重点需求去进行分析并提出定制化的解决方法。


最后,张芳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核心在于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中的重点领域,以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形式进行先行先试。目前,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未来,随着绿色金融创新的进一步深化,需要绿色金融专营机构作为先行者去持续探索新的路径,如转型金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领域。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是绿色金融体系中创新的重要一环,通过此类机构才能得以实现金融创新“从零到一”的突破。

640 (4).jpg

沙龙嘉宾与观众进行互动 ©IFS


在本次沙龙活动中,四位专家就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建设与发展方面展开了有深度的分享与探讨,为北京市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为活动参与者带来了诸多启发与思考。


沙龙活动第三期已在筹备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