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研究活动-回顾

活动回顾 | 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对话启动会

2024.03.14

微信图片_20240326102224.png


2024年3月14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FS)、Climate & Company共同主办的“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对话”系列研讨会启动会在京成功召开。



在GIZ“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气候伙伴关系项目”的支持下,“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对话”系列研讨会致力于构建一个中德可持续金融的专家对话与交流平台,加强中国与德国乃至欧盟利益相关方就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政策框架、政策协调、政策倡议、市场发展与实践等议题开展对话,为推动可持续融资的规模化,实现与《巴黎协定》 目标相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项目亦期望通过该平台,为来自中国、德国以及欧盟的可持续金融尤其是气候金融领域的专家们创建一个长期的、有效的交流机制。




本次会议共邀请近二十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高校、全球倡议组织以及智库的专家们,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分享了中国、德国、欧盟与全球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最新业态与相关见解。



欢迎致辞


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综合处处长丁辉、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代表Hannah Westphal女士以及GIZ东亚区气候、能源、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项目组主任Martin Hofmann先生共同致开幕词,热烈祝贺该系列对话正式启动并强调了可持续金融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是协同迈进的关键一步。



丁处长指出,中国正在加速可持续金融相关的组织建设,目标将更多资金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中德可持续金融对话作为加强中德交流的重要平台,有望吸引更多气候领域投融资资本,促进国际间的务实合作。




Westphal女士强调欧盟和德国在实施可持续金融战略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本次系列研讨会为来自欧盟、德国和中国的专家学者们从最新政策与倡议到金融产品和行业实践等角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对话与分享平台,深化国际合作。




Hofmann先生介绍了“中德气候变化合作-气候伙伴”项目的主要目标,即支持中国实现其“双碳”目标并执行国家自主贡献 (NDCs) 和“十四五规划”中设定的气候政策。他表示,GIZ将继续支持中德、中欧间专家就不同资产类别的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深入探讨和互鉴。




本次研讨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中心程琳主任主持。


主旨发言



在主旨演讲环节,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博士与Climate & Company首席执行官与联合创始人Ingmar Jürgens先生分别详细介绍了中国和德国以及整个欧洲在可持续金融方面取得的相关进展。



马骏博士回顾了过去十年中国绿色金融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中国于2014年成立了绿色金融工作组,并于201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从而逐步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市场。目前仍存在诸多亟需开展的工作事项,包括国家层面转型金融标准的界定,气候与环境相关风险分析工具的开发以及资产管理行业内的ESG产品创新。马骏博士强调了当前国际社会,特别是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对于可持续金融能力建设的需求,并重点介绍了由北京绿金院发起成立并于COP28正式启动的“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该联盟的主要目标是在2030年前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人次的培训。



abbd7ac79b75c94d382dff19d420d4ef.png



Jürgens先生回顾了自斯德哥尔摩环境会议以来全球环境意识的演变,强调了德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和可再生能源领军者开启的崛起之路。他聚焦了欧洲可持续金融政策框架的发展进程与所取得的成绩,包括《欧洲绿色新政》在内对于欧盟经济与社会转型至关重要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及逐步建立并完善的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标准与信息批露规范要求等。同时,他指出了可持续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政策一致性、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市场实践的缺乏。他重点阐述了未来发展的三个关键议题:第一,提高透明度在可持续金融中起到了建立信任的核心作用;第二,着手于市场实践和识别推进成功案例项目的重要性以示范可持续金融市场实践的可行性;第三,深化各国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互鉴,实现共通。


58f9397797459f4dd2ad3241623d9713.png


圆桌讨论


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深入探讨了市场关切的三个主题,包括可持续金融市场发展与动态、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以及欧盟、中国、德国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进程。


第一环节:可持续金融市场发展与动态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金融市场研究处处长杨娉介绍了自2016年以来,中国在发展绿色金融体系及创新产品方面的进步。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和低碳领域。通过政策激励鼓励金融机构投资可持续项目。另外,为提高信息透明度,中国不断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绿色债券为例,中国致力于推广第三方认证,实施募集资金专户管理,对债券存续期内的信息披露也有明确要求。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陈亚芹女士从中国银行业商业实践的角度介绍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碳金融领域发展前沿领域,包括成立了碳金融研究院,创建了双碳管理平台,并提供一站式的绿色和低碳转型解决方案。兴业银行还持续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协助下,探索在不同工业结构和经济水平下城市实现碳达峰的相关路径。



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国际咨询服务处高级项目经理Sheryl Loh女士分享了欧盟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战略。欧洲可持续金融监管框架要求强制披露,通过政策和立法,促进实践。她介绍了在GIZ支持下,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与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联合完成了《中德转型金融联合研究》,这将为中德未来在转型金融的界定达成共识奠定了研究基础。此外还探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影响力投资等新兴趋势为金融机构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宝贵机遇。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企业客户部首席运营官熊伟先生从外资银行业商业实践的角度介绍德意志银行通过内部架构建设、设立ESG事务办公室、量化转型目标、评估客户的减碳策略等措施,已将ESG原则纳入其商业战略。德意志银行承诺将发布关于碳减排的年度进展报告,并帮助跨境企业在ESG合规方面应对不同的监管要求。展望2024年,德意志银行将更加重视界定转型金融概念、更加关注碳税以及在华德企实现净零目标等问题。



第二环节: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市场(CFETS)二部副总经理蒋睿女士围绕中欧共同牵头完成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ommon Ground Taxonomy,以下简称“CGT”),指出CGT作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汇集了众多参与机构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了绿色金融标准的设立。由CFETS和多家评估机构牵头的贴标工作减少了误判率,确保符合CGT标准,促进海外机构投资中国的绿色债券。截至目前,中国共有264只CGT“贴标”绿色债券,其中221只在存续期,总余额近3000亿人民币,占中国绿色债券整体规模的22%。同时,CFETS也推出了CGT绿色债券指数。


德国环境署、欧盟可持续金融平台可持续金融与环境估值团队负责人Astrid Matthey 博士介绍由中国人民银行提议IPSF发起设立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工作组并共同编制了CGT,覆盖了72项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大贡献的经济活动。但在取得可观进展的同时,中国仍面临严峻挑战,例如由于绿色标准界定的不一致和相互认可度有限导致海外机构的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她认为,扩大CGT范围、其他司法管辖区的可持续金融标准、开发方法论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还应聚焦二级和一级市场金融产品的开发,定期更新CGT债券名单,以及根据CGT管理或开发产品等事项,从而提高社会各界对CGT的认识和接受度。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战略与可持续发展部集团发展战略顾问Sebastian Sommer先生分享了欧盟可持续金融标准在可持续金融标准改革中的重要性,例如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强制性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自2022年以来,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一直积极实施可持续金融标准关键绩效指标,如绿色资产比率(GAR),同时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发展对流程设计的影响。当前,实施CSRD、提升可持续发展报告质量仍存在诸多挑战,如银行缺乏数据以及将欧盟分类目录运用到银行产品设计与市场实践方面面临的困难,、欧盟可持续金融标准过于重视环境因素导致影响公司经济效益等。他指出,提升部门灵活性,扩大合作与交流和为战略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是解决上述挑战的关键途径。


第三环节:欧盟、中国、德国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进程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能力建设专家程红粤女士介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已表示将考虑采取ISSB框架建立信披标准,包括澳大利亚、香港、英国、巴西和非洲等。她还分享了与CDP等机构开展的合作,目前CDP已将ISSB的要求整合到其调查问卷中,以便进一步实现互操作性。此外,她还介绍了ISSB将进一步引导新兴经济体实践IFRS战略,积极开展利益相关者的能力建设。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伙伴网络负责人Bronte Klein女士分享了GRI作为全球公开市场上制定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标准的重要机构倡导能力建设,阐述了GRI与IFRS两大标准的不同之处,并讨论了GRI与ISSB和其他机构的合作以确保互操作性。她还指出目前GRI报告已被大量跨国公司采用,尽管市场对各种标准存在混淆,GRI、ISSB、ESRS和SEC的气候标准仍是目前全球四大主流标准。



IFS特约顾问、前标普全球市场财智亚太区ESG、并购和治理咨询团队总监张译戈女士从中国快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和信息披露标准工作展开介绍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近期发布的《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将在未来影响大约4500家公司。而在欧洲,特定行业已经面临严格的ESG披露要求。尽管各种披露标准会带来挑战,但ESG信息对于投融资活动来说至关重要,市场上整合了ESG信息并披露的金融产品随着时间推移,表现的更为强劲。她还讨论了如转型风险和供应链管理等挑战,并倡导使用包括CDP的基于科学的设置目标在内的标准化框架来进一步帮助企业实现向低碳转型。




班贝格大学可持续金融研究平台顾问Frank Schiemann教授分享了信息透明度对投资者、监管机构和企业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标准和框架,并对其强制性与自愿性的辨识、对不同规模公司的适用性以及首选披露方法展开交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短期内企业可能会因为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产生一些负面的财务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自愿披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绩效。展望未来,人们期待ISSB发布的S1和S2对ESG领域的影响,包括通过标准化披露框架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增强投资者信心。




最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东亚区气候组联合负责人、可持续金融项目主任祁岚女士做了总结发言并宣布GIZ、IFS以及Climate & Company将于2024年开展以债务类融资工具、权益类投资、保险与再保险等灾害风险金融工具等不同资产类别为主题的中德与中欧专家系列研讨会。她邀请各位专家继续支持这一对话平台的同时,希望中德、中欧可持续金融的专家库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并寄希望双边专家的对话能够转化为具体的气候行动力从而推进可持续金融的规模化发展,并促进与气候目标相一致的中德、中欧绿色资本跨境流动。




本次研讨会涵盖可持续金融主要领域的关键议题,四十余位参会者和与会者都受益匪浅。这项着眼与可持续未来的对话,再次印证了中德乃至欧洲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可持续金融领域合作和交流的坚定承诺。



457dfda794e10a376aea185e22cfbdf7.jpg

a0e7dfc4425294f5f4a2212c32793ef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