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研究活动-回顾

“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对话系列研讨会——可持续债务类融资工具与产品主题研讨会

2024.05.29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FS)、Climate & Company共同主办的“中德可持续债务类融资工具与产品”主题研讨会,于2024年5月29日在GIZ北京办公室成功召开。

42456b4e83ff197be3a5009ab61542c4.jpg


本次研讨会是GIZ“中德气候变化合作 - 气候伙伴关系”项目支持下的“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系列对话”启动后的首场主题研讨活动,聚焦“可持续债务类融资工具与产品”。研讨会围绕“金融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以及“金融如何有效支持企业低碳转型”两个议题,就中国、德国和欧盟等地区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展开深入探讨。

6309180ba92df78b7966ef2f3a0d024c.jpg


研讨会由GIZ“中德气候变化合作 - 气候伙伴关系”项目主任Janto Hess博士主持。北京绿金院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程琳Climate & Company高级研究员Theresa Spandel博士共同致欢迎辞。两位嘉宾指出可持续债务融资工具对于可持续发展与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对中小企业的低碳转型起到了关键支持作用。来自中国、德国及欧洲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企业、评级公司以及智库等十多位专家们分别分享了对“可持续债务类融资产品”的相关见解与实例。


主旨发言环节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授信审批部资深专家殷红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在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战略发展布局,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以及可持续金融产品与业务创新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她介绍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趋势,例如强化信息披露、碳市场建设、发展绿色金融科技应用等,并强调了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需有序衔接。同时,她分享了工商银行为深入支持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优化资产结构、创新金融产品以及夯实风险防控等领域推出的系列措施与实践。她期待与德国、欧洲等国际各方开展合作,为绿色经济贡献更多金融智慧和实践。


第一环节

债务融资工具助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Climate & Company高级分析师Sven Remer博士主持研讨会的第一环节: 债务融资工具助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董善宁博士分享了江苏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助力中小企业低碳转型的经验和实践。江苏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积累了十年经验,绿色贷款余额占总体贷款余额的18%。江苏银行通过“随e融”、“苏碳融”等平台工具,帮助中小微企业更便捷地获取可负担的融资服务。此外,江苏银行还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混合融资工具 “绿色创新组合贷”,在风险分担的同时以满足中小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融资需求。


德意志银行集团可持续发展首席战略官Linus Hamm强调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欧盟,中小企业提供了67%的就业机会,而同时60%-70%的工业污染来自于中小企业。虽然已有部分中小企业考虑低碳转型与可持续投资,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转型过程仍然存在许多挑战。为此,德意志银行建立了可持续金融框架。该框架较之《欧盟分类目录》更为宽泛,包含环境与社会目标。德意志银行还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与工具支持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绿色贷款、可持续挂钩贷款、可持续供应链融资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并激励中小企业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绩效。


裕信(德国)银行ESG专题负责人Susanne Reichhuber强调,银行的投资组合中大约90%的业务需要进行低碳或绿色转型,对于银行来说是一项重大的任务。为此,裕信(德国)银行建立了一个与ESG相关的机制更准确地匹配ESG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与项目,密切关注《欧盟绿色新政》、《欧盟分类目录》等欧盟指令或法规的更新以及市场变化,开展能力建设并推出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如ESG挂钩债券比等。在与中小企业合作时,银行面临着数据缺乏、绿色项目难以识别等挑战。但随着ESG相关披露要求的日益严格,以及国际标准的逐渐统一或相互认可,银行未来的工作方向与方式有望更为清晰、有效。


第二环节

债务融资工具为基础支持企业的可持续转型


北京绿金院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程琳主持第二环节: 债务融资工具为基础支持企业的可持续转型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程达明分享了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动态,特别是熊猫债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他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2023年熊猫债的全年发行量首次突破1500亿人民币,中国对全球债券以及可持续相关债券发行人具有很大吸引力。他介绍,自2020年在中国政府推行“双碳”目标以及2021年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发布中欧《共同分类目录》(CGT)的背景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增长,资产质量有所提升。可持续挂钩熊猫债券案例不仅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性,也显示了国际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的活跃度。他表示,期望更多的国际公司考虑在中国发行可持续债券产品,如绿色债券、可持续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


联合赤道绿色金融事业部国际业务副总监张与华回顾了中国绿色熊猫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自2015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推动绿色债券的发行,并于2016年7月由新开发银行发行首笔绿色熊猫债。截止到2024年4月底,约有2,336只绿色债券在中国发行。绿色熊猫债市场占比偏小,仅发行43只,其中包括了7只符合CGT标准的碳中和熊猫债。中国监管机构承诺开放市场以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多元化。她介绍了绿色熊猫债券的认证过程的四个支柱,包括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甄选、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她分享了梅斯德斯奔驰国际财务有限公司于2022年发行首笔绿色熊猫债以及中国船舶(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于2023年发行的首笔可持续挂钩熊猫债。展望未来,她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扩大资金用途范围;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品种;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四是积极考虑汇率及债券收益率变化对产品产生的影响,以推动绿色熊猫债券市场的发展。


德国中央合作银行可持续债券及融资主管Marcus Pratsch 指出面对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人们需要加强合作与投入,包括每年投入数万亿美元级别的资金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发展转型金融产品与工具是解决这一挑战的重要方式工具。企业在向可持续转型时,存在巨大机遇;整个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将为存量资本、资本配置等带来创新性改变,使得经济更具可持续性。目前,债券市场已开始认识到低碳转型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为公正转型提供融资服务。他强调,未来两到三年将是可持续金融以及转型金融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需要共同应对挑战并把握机遇,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可持续的未来。


在交流环节中,与会嘉宾围绕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信息披露以及转型金融等议题进行了探讨。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已开始针对CBAM讨论企业的合规性,尤其关注碳排放核算的相关政策要求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为其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协助核算碳成本等方式,提前应对CBAM实施带来的影响。此外,与会嘉宾讨论了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的建立,包括全球、欧盟及中国在可持续信息披露方面的政策框架,以及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将可能对在欧盟开展业务的中国公司的业务上下游价值链造成影响。嘉宾建议,监管机构等政府部门应鼓励企业进行ISSB披露实践,以提高透明度和可持续性表现,将持续发展纳入企业战略。


最后,GIZ中德合作气候伙伴关系项目主任Janto Hess博士,GIZ气候组联合负责人、可持续项目主任祁岚以及北京绿金院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程琳对本场会议做出了总结。


他们指出,为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信息披露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中欧相关企业开展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将变得有法可依。有关各方可以通过引导、提升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质量,并开展相关试点,增强企业信心和绩效,吸引投资并降低融资成本。在提升声誉的同时拓展资本市场准入,试点经验也可推广至其他领域,督促政府加速转型金融试点,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中小企业是未来关注焦点,在绿色转型和可持续融资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他们建议,在促进跨境资本流通方面,双方有关机构可以通过推广共同分类目录、发型绿色熊猫债(含可持续挂钩债券)等方式,丰富融资渠道。


“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系列对话”本年度第二场研讨会将聚焦可持续权益类产品,计划于2024年三季度在京举办。第三场预计将于四季度在德国举办,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