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研究活动-回顾

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对话 第二次研讨会:可持续保险类工具与产品

2024.09.02

2024年9月2日,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FS)、Climate & Company 共同主办的“中德可持续保险类工具与产品”主题研讨会在IFS办公室成功召开。

本次研讨会是GIZ“中德气候变化合作 - 气候伙伴关系”项目支持下的“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系列对话”的第二场主题研讨活动。继今年3月举行的启动研讨会和5月开展的“可持续债务类融资工具与产品研讨会”之后,本次会议聚焦可持续保险类工具与产品,关注欧盟、德国和中国市场上保险工具、产品在支持可持续转型与气候变化减缓,以及适应气候变化提升韧性等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


研讨会由GIZ东亚区气候变化领域联合负责人、可持续金融项目主任祁岚主持,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代表Hannah Westphal致欢迎辞。来自中、德及欧洲保险业监管机构、保险与再保险公司、行业协会、学术机构及智库等十多位专家们分享了相关洞察见解并开展了深度讨论。


0ba119c44c4ff975912f66b15f2c299d.jpg


主旨发言环节中,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强调了保险业在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进程中承担的重要作用,强调保险机构应积极发挥其风险识别、管理、保障、投资等方面功能。一方面,他鼓励保险机构应进一步完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参考德国及欧洲良好实践,完善保费、出险率等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业务创新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风险分担作用的保险产品,聚焦产业链相关环节的核心风险,为重点领域项目设计整套保险方案,如绿色建筑、能源领域、绿色交通等。他强调,应不断探索银保协力。


一、绿色保险在支持气候转型/气候变化减缓中的作用

IFS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程琳主持第一环节: 绿色保险在支持气候转型/气候变化减缓中的作用。


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常青介绍了慕尼黑再保险(慕再)进入中国已有20年,其核心业务集中在三大领域: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合作创新。首先,鉴于中国的大规模电力生产,能源转型成为了慕再首要关注的重点。其次,中国在绿色交通领域,由于拥有众多的优质的原厂设备制造商(OEM),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慕再致力于通过与中国OEM开展合作,吸取经验,促进在该领域中的发展。在合作创新领域,其重点在于资产管理业务,协助客户制定运营层面与战略规划等深层次、多角度的保险方案。


安盛气候(AXA Climate)大中华区负责人和思淼女士分享了AXA  Climate在中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业务发展与创新。AXA Climate重点关注气候风险。她指出,在过去两年中,中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广东强降雨和台风、中原地区的洪涝灾害等。为应对此类灾害,AXA Climate创新气候指数保险。此外,AXA Climate聚焦重点行业,如绿色能源、可持续农业保险等。AXA Climate还积极践行内部绿色运营制度,如注重员工的绿色出行,践行社会责任。 


平安集团ESG办公室高级经理曲明亮分析了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给国内带来的三个重大灾害案例,强调了平安产险积极创新巨灾和绿色保险等产品,持续扩大市场供给的积极意义。在绿色保险创新方面,平安产险重点保障农林业发展,推出渔业天气、茶叶天气指数保险、森林草原碳汇保险等业务。另外,他介绍了自主搭建的风险减量服务统一系统平台,可实现对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的识别和管控。展望未来,他认为在产品供给方面,应加强政策解读、需求调研;在巨灾管理方面,应积极研究监管趋势,汲取经验嵌入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在风险减量方面,应强化风险预警、普及安全教育等服务。


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金融系主任王树勋主要从中国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调适进展、保险行业支持气候韧性与新能源项目、绿色保险支持适应气候变化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他指出,为实现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产业的持续繁荣发展,保险构成了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愈发严峻和频繁的极端天气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威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建议政府增加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所覆盖的农产品品种,保险公司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厘定保费,以降低农民购买成本,从而增加保险的参与度和覆盖率。王主任还强调,一部分的保费应当投入适应气候变化的项目中,以增强农业韧性、降低损失。此外,国内外碳资产保险产品、光伏质保保险的案例也正在增长,为绿色保险支持气候变化减缓赋能。保险业应重视科技应用和数据建模,精算从业者应量化在低碳转型中保险的价值,并向政府和多边开发银行提出建议,呼吁增加保费补贴以及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二、保险在支持气候变化适应和韧性中的作用

Climate & Company高级分析师Sven Remer博士主持研讨会的第二环节: 保险在支持气候变化适应和韧性中的作用。


瑞士再保险副总裁、气候风险解决方案负责人Annemarie BUETTNER指出,保险通过其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模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损失预测。瑞士再保险利用气候风险评分作为风险模拟的数据支持,搭建实用性、普适性俱佳的风险可视化平台RDS Sustainability Compass,帮助客户识别、量化、报告、应对气候风险。瑞再开展能力建设活动,赋能客户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气候韧性。


慕尼黑气候保险倡议(MCII)高级专家兼气候风险融资解决方案项目负责人Sinja BURI强调提早预防并迅速应对气候危机对节约资源使用的重要性。此外,她还介绍了气候灾害风险融资与保险(CDRFI),用于提高金融工具的防灾性、保护易受灾害影响人群和社区的发展。MCII重点关注脆弱性较大的地区和群体,通过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设计,降低方案实施的成本、确保不会因为方案设计漏洞而导致该相关群体无法获得防灾资源,从而增强他们抵御气候危机的能力。此外,她重点分享了指数保险的经验,如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创新开发保险解决方案、知识推广和能力建设、可持续性管理、循证规划等,为更好发挥保险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贡献了积极经验。


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研究院院长喻放指出,中小企业和农户对于气候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天气和自然灾害指数保险相较于普通的保险具有定价透明,承保理赔便捷的明显优势,是适合普惠保险的产品形式。建立指数保险产品的平台,不仅可以规范数据来源,对指数产品集中管理以精确地计量风险累计,还可以通过平台向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风险提示服务,并实现自动理赔以提高灾害发生后的赔偿到位速度。 除了提供风险的财务转移方案,保险公司还利用科技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物联网基础的风险减量服务。 通过普惠的风险乃至金融产品以及物联网技术,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平权“,提高社会的整体气候风险的韧性。喻放还讨论了气候变化对城市气候韧性的影响,强调通过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建立更具韧性的基础设施,以减少未来损失并增强城市的抗灾能力。保险公司通过合理的保费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城市减少因灾损失,并强调建立灵活的保险模型以适应不同城市的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准确评估风险,制定合理的保费和赔付标准。


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专家委员会专家陶蕾强调了保险在企业低碳转型中发挥着三大重要作用首先,作为风险缓释工具,保险通过创新产品,如碳配额质押贷款增信和碳资产收益保险,帮助控排企业盘活碳资产,提升转型收益并提高融资效率。其次,保险通过费率引导和风险管理,鼓励企业减排降污,降低风险隐患。同时,保险采用渐进式创新,通过增加附加险种和扩展保障内容,帮助高排放企业逐步适应并接受低碳转型保险。未来,保险机构应在战略层面积极推动ESG产品与工具的创新,助力经济和社会实现绿色转型。


自由讨论环节

 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是由GIZ“中德合作气候伙伴关系”项目主任Janto Hess博士主持。与会嘉宾围绕保险资金长期属性价值、政府与保险业金融机构的协同、保险产品技术细节等维度展开交流,并就指数型保险产品进行深入探讨。与会者表示,指数型保险产品的定价与相关被保标的的实际受益人以及政府的作用密不可分,事实上在协助实体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农业方面,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中德可持续金融产品与实践专家系列对话”本年度最后一场活动,即“中德可持续权益类产品与可持续信息披露”研讨会预计将于10月中旬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