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西南金融》2024年第05期
作者:张芳
一、银行低碳转型及其意义
(一)银行低碳转型的背景与内涵
气候变化是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全球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缔约方于2015年通过《巴黎协定》,提出2℃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及努力实现1.5℃温升控制的目标。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各国/地区在能源、工业、交通、农业、基础设施等各个社会经济系统进行全面的转型。气候变化公约各缔约方根据各自国情和发展阶段确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即国家自主贡献(NDCs),以及本世纪中叶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LTSs)。中国于2020年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依据麦肯锡估算,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全球每年绿色低碳总投资规模为9.2万亿美元。
银行业金融机构凭借强大的资金融通能力、广阔的服务网络、成熟的发展模式及丰富的产品体系,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行自身开展全面低碳转型,将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当前支持银行低碳转型的框架、倡议及实践主要以国际银行为主,缺乏符合我国低碳发展实际的银行低碳转型框架。
国际银行低碳转型主要侧重推动银行“净零排放”。如成立于2021年4月的格拉斯哥净零排放金融 联 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GFANZ),目标是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推动整个金融行业向净零排放过渡;转型路径倡议(The Transition Pathway Initiative,TPI)于2017年1月设立,要求银行提出净零承诺,使其融资活动与限制全球气温升幅至1.5°C或远低于2°C的路径相一致。
我国推动银行低碳转型更关注服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强调,“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服务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更好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些地区推动银行以碳中和为目标进行低碳转型探索。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引导辖内银行开展“碳中和”银行体系建设。湖州《区域性“碳中和”银行建设指南》提出,“碳中和”银行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为首要目标,通过公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采取有效的碳减排措施,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及投融资“碳中和”的银行机构。
综合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趋势,本文认为银行低碳转型指的是银行响应《巴黎协定》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自身运营碳中和与投融资碳中和目标,并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调整业务模式,制定以科学的目标和有效可行的行动计划为基础的实施策略,通过自身运营碳减排及提供与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相一致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服务经济活动低碳发展的战略转型过程。
银行低碳转型的内涵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目标导向。银行低碳转型需要以《巴黎协定》提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为立足点,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遵循,具体在低碳转型的目标上应该立足所在国家/地区的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求,以中国为例,应与中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期限协同匹配。二是坚持全面转型。银行低碳转型要提出全面系统的低碳转型目标,既包括运营层面的低碳转型,也包括投融资层面的低碳转型。三是坚持可靠转型。银行低碳转型应提出切实可行的转型计划和策略,明确支持转型目标实现的举措和保障措施。四是坚持动态转型。银行低碳转型需要充分结合政策、市场和技术的现实情况,紧跟实体经济低碳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
(二)银行低碳转型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银行提前布局以满足全球监管趋势的要求。2022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举行,各成员领导人在峰会上批准了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提交的《2022 年 G20 可持续金融报告》,这表明全球金融监管机构正在全面探讨落实低碳、可持续金融激励政策和监管措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助力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机构指明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有助于银行把握绿色低碳转型机遇,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技术和设备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等相关应用场景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未来30年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487万亿元人民币(按2018年不变价计)(马骏,2021)。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银行绿色低碳转型将有助于提前布局,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是有助于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气候相关金融风险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被认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先后发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驱动因素及传播渠道》《气候相关金融风险评估方法》《有效管理和监督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原则》等文件。低碳转型带来政策、技术条件的变化,使得高碳行业将面临较高转型风险,如果不进行转型,可能造成持有这些资产的银行面临资产搁浅甚至无法回收的风险。依据原银保监会数据,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截至2021年11月,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 0.7% 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绿色低碳转型将有助于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优化提升资产质量。
四是有助于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引导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银行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并将其纳入自身投融资评估决策中,可以起到推进及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通过金融资源配置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领域,从而加快整个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银行绿色低碳转型的领先实践同时将贡献于全球金融业可持续发展,促进金融业社会责任与商业化运营之间的协同增效。
二、银行低碳转型的国际实践
(一)国际相关倡议和原则
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关的国际倡议和原则不断设立,如净零资产所有者联盟(NZAOA)、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气候变化机构投资者小组(IIGCC)、投资组合脱碳联盟(PDC)、转型路径倡议(TPI)等,本文以其中部分典型倡议和原则为例进行分析。
1、金融机构净零转型计划框架(Financial Insti⁃tution Net-zero Transition Plans, NZTP)
2022年11月,格拉斯哥净零排放金融联盟发布金融机构净零转型计划框架最终建议,向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帮助金融机构为气候解决方案、企业低碳转型及高排放实体资产的有序退出提供融资和支持(见表1)。格拉斯哥净零排放金融联盟成立于2021年4月21日,旨在动员和协调全球金融机构的资源和力量,推动金融行业向净零排放过渡,并促进世界各地企业向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以响应《巴黎协定》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金融机构净零转型计划确定了支持实体经济温室气体减排的四种方法:一是资助或支持开发和扩展气候解决方案的实体和活动;二是为已经与1.5°C路径保持一致的实体提供融资或支持;三是为致力于1.5°C路径的实体提供融资或支持;四是加速高排放实体资产的管理淘汰。
2、净零投资框架(Net Zero Investment Frame-work,NZIF)
2021年3月,净零投资框架由气候变化机构投资者小组(IIGCC)推出,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实际的碳减排措施,并在符合《巴黎协定》1.5°C目标的基础上,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气候变化机构投资者小组(IIGCC)致力于帮助投资者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把握其中的机会,在27个国家拥有400多家会员,主要是养老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超过65万亿欧元的资产。净零投资框架鼓励投资者采取行动,以实现两个对齐目标:一是使投资组合的去碳化与实现全球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一致;二是增加对达成该目标所需的“气候解决方案”的投资(见表2)。
3、净零银行评估框架(Net Zero Standard for Banks, NZSB)
净零银行评估框架是TPI全球气候转型中心与IIGCC等于2023年6月联合发布的,该框架可评估金融行业向低碳经济过渡的进展(见表3)。转型路径倡议(Transition Pathway Initiative,TPI)由全球多个资产所有者发起,旨在为投资者提供评估企业是否做好准备应对经济低碳转型的公共工具,截至2023年4月,已有超过130家国际投资者承诺支持TPI,其管理及咨询资产总额超过50万亿美元。TPI全球气候转型中心成立于2022年,位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内,是转型路径倡议的学术合作伙伴。
(二)国际银行实践案例
国际大型银行为代表的银行机构开展了低碳转型的规划和实践,本文以部分代表性银行为例,分析国际相关实践。
1、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是GFANZ成员。汇丰银行提出的承诺和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运营和供应链净零排放,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汇丰银行提出包括三项内容的自身净零战略方针。即转型行业——帮助未来能源需求和供应的行业转型;催化新经济——为气候技术提供方提供资金;贸易和供应链脱碳——帮助供应商提供资金、采购标准、信息披露和认证。结合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主要行业和部门分析,汇丰银行围绕能源供应(石油和天然气、电力和公用事业)、运输(汽车、航空、航运)、重工业(水泥、化工、铁、钢和铝、采矿)、房地产(商业和住宅),以及粮食、森林和其他土地利用五个关键部门制定了行业转型策略(见表4),主要明确了各部门的脱碳技术路径,分析了技术可行性和时间表,基于相关情景分析(主要参考IEANZE情景定义的全球1.5°C路径),设定了行业的低碳转型目标,进而明确投融资策略。
汇丰银行提出了转型方案的实施计划。通过理解客户的转型需求,提供可持续金融投融资产品和咨询服务,为客户提供转型解决方案。建立了气候风险管理框架,针对重点高碳行业制定可持续发展风险政策(主要包括燃煤、能源政策等),综合考虑气候变化、自然、公正转型等跨领域问题。将净零目标融入业务模式,纳入融资交易和融资组合管理等决策中。推动自身运营的净零排放,努力过渡到自身运营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并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直接影响。建立治理机制和激励措施,董事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监督和问责。加强支持净零目标的文化和能力建设,提升员工的可持续发展专业能力。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披露相关进展,并邀请专业机构对与环境相关的披露和指标提供独立的有限鉴证报告。
2、渣打银行
渣打银行是GFANZ成员。渣打银行承诺到 2025 年实现自身运营净零排放,并在2050 年实现投融资净零排放,宣布到 2030 年动员3000亿美元可持续金融计划。渣打银行重点推动排放最高的行业脱碳,截至 2023 年底已经针对 11个关键行业或部门明确了减排目标,包括铝业、汽车制造、水泥、商业房地产、石油天然气、电力、住宅抵押、航运、钢铁、动力煤开采及航空(见表5)。
3、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是GFANZ成员,也是转型路径倡议(TPI)金融领域试点。花旗银行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运营层面达到净零排放,2050年投融资层面达到净零排放,并提出到2030年提供1万亿美元可持续金融融资的承诺。花旗银行希望通过内部政策制定实施、内部培训和能力建设及组织调整的方式来实施转型计划,同时希望通过“参与策略”(engagement strategy)来推动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及客户参与。花旗银行针对汽车制造、商业地产、能源、电力、钢铁及动力煤开采等关键行业和部门制定了贷款组合的融资减排目标(见表6)。
花旗银行通过多种举措来推动转型计划的实施。如扩大了董事会对气候相关事项的监督,将可持续和气候相关目标纳入多个高管记分卡中,设立“净零运营主管”的管理职位。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建立了气候风险管理框架,详细说明了支持气候风险识别、测量、检测、控制和报告的治理、角色、责任和原则,创建了气候风险评估和记分卡(CRAS)工具,评估客户对气候风险的脆弱性、低碳转型计划的可行性及客户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质量。花旗银行通过公开报告(如TCFD报告等)披露自身的气候风险暴露。
(三)国际实践小结
从国际相关倡议、原则及银行实践来看,银行低碳转型的国际实践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要求银行响应《巴黎协定》,以提出自身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一般要求银行提出自身的净零目标承诺,主要遵照发达国家碳排放现状提出2050年实现净零;二是要求银行围绕关键行业或部门,基于气候变化的情景分析,确定重点行业的转型目标和转型路径;三是要求银行在目标承诺之下,提出具体的转型策略计划,包括不限于提供哪些产品,针对高碳行业制定何种政策,如何管理低碳转型中的气候风险等;四是要求银行关注实施转型计划过程中的治理及信息披露,如将净零目标融入银行的决策流程,明确界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转型目标制定与监督中的角色和职责,分配转型任务并设置激励措施,定期评估和更新转型计划,并对外披露相关转型进展和气候风险情况等。
三、我国银行机构低碳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实践探索
(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要求
我国坚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定力,并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我国碳中和目标更加艰巨,且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一般要用60年至70年,而我国只有约30年时间。对此,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低碳发展行动。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依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 48.8%。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我国经济至少具有三个特点:工业比重高、能源结构煤炭占比高、人均生活耗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马骏,2021)。
(二)国内银行低碳转型相关实践进展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在绿色金融标准、激励机制、产品创新、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市场之一。为支持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银行将绿色金融提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并取得较好发展成效。越来越多的银行将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纳入自身战略和治理,并在业务层面上加快推进。如工商银行 2021 年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国际领先的绿色银行、成为具有良好国际声誉的绿色银行”的战略目标;中国银行提出要打造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农业银行设立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在高管层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为统筹推进全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建设银行设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推进集团绿色金融工作。
部分银行开展了以“碳中和”为目标的低碳转型探索,但并未开展全面系统的低碳转型。如华夏银行 2021 年宣布碳中和路线图,提出力争在 2025年前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兴业银行采纳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立即实施气候中性”(Climate Neutral Now)倡议,提出碳中和目标和路径,包括到2025年实现自身碳排放相比2020年下降20%,2030年前实现自身运营活动的碳中和(包括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碳排放)及2035年前实现全行上下游活动的碳中和(包含范围三的碳排放)。
四、建立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银行低碳转型路径的思考
金融的根本宗旨在于服务实体经济。我国银行机构的低碳转型需在借鉴及吸纳国际共识的基础上,立足我国低碳发展实际。具体而言,应坚持服务立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提出的气候目标,结合《G20转型金融框架》的要求及GFANZ等实践探索,基于我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要求,研究我国金融机构支持低碳发展的自身转型发展路径和计划。
结合国际实践及我国发展实际,本文提出银行低碳转型计划与实施框架,建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转型计划时考虑四项议题、十四个维度的关键事项,即:低碳转型基础条件;承诺与目标;转型策略与实施;沟通、调整与透明度(如图1所示)。通过这一框架体现其转型方案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保持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共识的一致性,并有效跟踪计划实施进度,结合政策、技术、市场变化而动态调整转型计划,保持转型成效的透明度。
(一)开展低碳转型基础条件分析
1、分析所服务市场低碳转型现状及转型需求
银行可结合《巴黎协定》提出的 1.5℃和 2℃温控目标,了解关键碳排放部门的中长期减排路径,可参考国际能源署、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及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等组织或机构设置的相关情景分析(见表7)。
充分理解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相关行业路径。我国已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对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部署。对工业、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出台了低碳转型方案(见表8)。在此基础上,银行机构应结合本机构所服务市场,了解低碳转型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银行融资的作用,立足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贡献及服务实体经济低碳转型。
2、分析本机构碳排放现状
明确机构自身运营碳排放现状。对机构范围一(银行机构自身运营边界内所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和范围二(银行机构自身运营边界外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主要包括消耗外购电力和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及涉及自身运营的范围三(银行机构其他供应链端的间接碳排放),按照温室气体核算标准进行核算,包括外包运输、员工商务差旅等供应链上产生的碳排放。
结合我国主要行业碳核算标准,开展投融资碳核算摸底。可参照《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提供的核算方式进行核算。以项目融资为例,参照GB/T 32150及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等要求,核算与项目有关的和受项目影响的设备、设施(系统)或组织等的碳排放量。
3、分析梳理转型关键行业和领域
结合所服务市场和银行自身发展情况,确定低碳转型的关键行业和领域。假设银行是服务地方的城市商业银行,则可重点分析该银行所服务地市的低碳发展要求和规划方向,通过分析主要行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和贡献及相关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情况,确定关键行业和关键领域。同时,应分析银行自身的信贷规模和结构情况,可通过信贷余额规模及信贷客户数量分析,了解银行在地区转型中可以贡献的力量和发展基础,以更好服务地区低碳发展。
(二)提出银行低碳转型承诺与目标
1、提出银行长期低碳转型的目标愿景
银行应充分响应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在其长期发展愿景中融入低碳转型的要素,将现有业务、运营管理和“绿色低碳转型”深度融合。应提出自身运营低碳转型的承诺和目标,同时应逐步降低投融资层面的碳排放。我国银行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及当前我国低碳发展阶段,设定阶段性的定性或定量目标,如促进重点领域低碳经济转型发展、到某一时点达到若干低碳投融资规模或业务占比等,并在充分研究、实践探索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投融资碳中和承诺和目标。
2、开展关键行业低碳转型路径分析(见图2)
一是可充分参考IEA等组织或机构提供的情景,从全球气候变化整体视角,明确行业低碳转型的整体路径;二是应紧密跟进国家层面相关低碳转型政策,理解和把握关键行业低碳转型路径;三是可以紧密跟踪转型金融标准目录的进展,并充分结合一些已经出台转型金融目录或标准的地区实践来开展探索创新,如浙江湖州、重庆市、上海市、河北省等都结合地区实际进行了转型金融探索。此外,银行需根据政策法规、技术环境变化等对转型路径进行动态调整。
3、提出关键行业的转型目标
立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行业碳达峰路径,分析确定关键行业的转型目标。对银行相关高碳行业的风险敞口进行评估,可应用情景分析等方法分析符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的低碳发展目标水平,制定基准,明确该行业投融资碳排放的目标值。在具体推进方式上,可以分阶段分步骤推动转型,如优先考虑将碳排放影响突出的行业作为第一阶段低碳转型推动范围,进而推动其他高碳行业低碳转型。
(二)设计银行转型策略与实施方案
1、完善治理和组织体系
建立支持低碳转型的治理架构,加强董事会对银行低碳转型的监督和问责。充分利用我国银行机构已经建立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及相关管理机制,明确推动低碳转型的牵头部门,研究低碳转型产业形势,协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业务政策,推动产品创新和设计业务方案。建立引导转型的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2、创新可持续金融产品服务
可依据各关键行业转型对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种金融工具的联动效应,创新金融产品对其提供支持。丰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及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产品,引导企业减碳转型。帮助客户设计转型活动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解决方案,通过财务顾问、贸易融资等方式,全面支持企业低碳转型。如帮助企业利用市场融资、收购、并购等方式为转型提供资金,通过绿色贸易融资工具、可持续供应链融资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可持续贸易所需的营运资金,并切实引导企业和供应链低碳转型。
3、建立支持低碳转型的业务流程
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转型金融业务各阶段的管理与控制:在尽职调查阶段,重点调研企业低碳转型相关信息;在方案设计阶段,基于客户需求、转型规划、行业实践等因素支持企业设定转型目标;在合规审查及授信审批阶段,核验企业及项目是否满足转型的要求,规避“假转型”风险;在资金拨付及贷后管理阶段,加强对存续期内企业转型绩效与目标实现情况的核验。同时,需要兼顾考虑有序转型和公正转型。
4、建立可持续风险管理政策和管理工具
制定客户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政策,形成针对客户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评估标准,建立ESG评价相关工具,并采取差别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重点行业气候相关风险识别与管理,构建相关模型对重点行业和投资组合的量化影响进行分析,并梳理业务的风险暴露敞口。
(三)开展转型过程中的沟通、调整并保持转型透明度
1、加强能力建设,融入运营方式和文化建设
银行内部至少需要加强两方面的能力建设:一是关键行业低碳转型的专业能力,如具体各行业的低碳转型路径和专业技术等;二是可持续金融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银行可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的模式建立低碳转型的专业团队。通过加强与行业专家、专业机构的互动,提高业务人员对低碳转型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关键行业和客户转型需求的了解程度,熟悉重点行业通用转型路径和技术,提升为不同行业提供针对性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支持政策制定和推动
加强与监管机构及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接绿色金融相关创新试点和前沿研究实践,为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及相关低碳发展建言献策并提供支持。深入落实国家“双碳”决策部署,做好“五篇大文章”,充分应用货币政策及各级政府的奖补政策、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助推经济提质增效。
3、引导帮助客户低碳转型。
对存量客户开展能力建设,加强对低碳转型理念的宣贯,引导转型企业编制转型规划,提出量化目标、举措与对应的时间表。引导企业依据自身情况和需求,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使其低碳转型工作获得更多机会和支持。
4、开展审计、动态调整和对外信息披露。
将低碳转型方案与计划的执行情况纳入内部审计范围。银行应紧密结合政策、市场、技术发展的动态需求,调整重点行业的转型金融目标和策略,以支持减排目标的实现。不断提升自身的透明度,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等形式对外披露银行自身与转型相关的气候风险,以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能够评估其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EB/OL]. (2021-09-22) [2024-04-17].https://www.gov. cn /zhengce/2021-10/24/content_5644613.htm.
[2]银保监会.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EB / OL]. (2022-06-01) [2024-04-17].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03/content_5693849.htm.
[3]湖州市人民政府“. 碳中和”银行机构建设与管理规范[EB / OL]. (2022 - 07 - 15) [2024 - 04-17]. https://carbon.landleaf-tech.com/standard/5555/.
[4]马骏.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1.
[5]银保监会.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信贷投放情况等答问[EB/OL].(2021-11-20)[2024-04-17].https://www.gov.cn/xinwen/2021-11/20/cotene_5652112.htm.
[6]陈迎,巢清尘.全球气候风险的演进趋势与应对之策[EB/OL].(2022-08-11).http://www.rmlt.com.cn/2022/0811/653800.shtml.
[7]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新开发银行,德勒中国.博鳌亚洲论坛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2年度报告——绿色转型亚洲在行动[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22.
[8]邱丽芳.中美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N/OL].(2023-11-15).http://m.news.cn/2023-11/15/c_1129976165.htm.
[9]孙秀艳,寇江泽.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N].人民日报,2021-06-04.
[10]花旗银行.2022年TCFD报告:花旗应对气候变化和净零排放的方法[R].2022.
[11] 渣 打 银 行 . 净 零 方 法 白 皮 书 第 二 版(2024)[R].2024.
[12]渣打银行.渣打银行ESG报告(2023)[R].2024.[13]汇丰银行.净零转型计划(2024)[R].2024.
[14]Mekala Krishnan, Tomas Nauclér. Solving thenet-zero equation nine requirements for a more orderly transition[R].Mckinsey sustainability,2021-10-27.
[15]IEA.Net Zero by 2050: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EB/OL].(2021-06-08).https://energy.pku.edu. cn / docs / 2021-06 / ad08913ec87e436ab4dab‐da7399c3232.pdf.
[16]IEA. World Energy Outlook[EB / OL]. (2023-10-24).https://www.oecd-ilibrary.org/energy/world-energyoutlook_20725302.
[17]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Group on Climate Change.Net zero investment framework implementation guide[R].2021.
[18]Transition Pathway Initiative.Net zero standard for banks[R]. 2023.
[19]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NGFS scenarios for central banks and supervisor [R].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