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蓝色金融

蓝色金融 | 第四期 | 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蓝色金融探索

2025.02.18

海洋相关产业风险高、收益周期长,在撬动社会资本方面存在不足,募集资金体量受限,亟需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参与。目前,已有部分金融机构依据业务优势和区域特色,先行探索了部分可持续蓝色金融实践。下面,我们一起听一下各位专家的观点。


1.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支持蓝色金融实践

image.png 

李晓文

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二级巡视员


一是政策引领。部分地方监管局出台了一些涉及海洋经济或者蓝色金融的政策,如青岛推出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意见;深圳出台了推动蓝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二是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给予海洋产业、海洋发展资源倾斜、资源保障等。三是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创新尝试。如保险、租赁等机构成立航运金融中心、海洋渔业支行等,鼓励机构探索推出海产品仓单、海域使用权相关的抵押融资、渔船贷等产品。四是推动生态养殖保险业发展。联合推出在南沙海域,开办渔业生态综合保险的试点,中央财政会提供大部分的保费补贴。五是海洋风险保障。如国寿财险已经开发江苏连云港海产品指数保险,将海浪事故、高温事故、盐度过高的事故都作为保险责任纳进来;中华财险在山东做了一些特色海洋牧场聚焦保险的尝试。


2.世界银行蓝色金融实践 

image.png 

廖夏伟

世界银行新加坡办公室 环境专家


一是宜居星球沿海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包括主动恢复以及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沿海跟海洋相关传统、新型产业的发展,包括渔业的发展。是关注沿海地区的气候变化。


3.青岛银行蓝色金融实践

image.png 

刘晓曙

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一是战略引领,绘制蓝色金融新蓝图。青岛银行在2021年编制《蓝色金融战略规划》,形成《蓝色金融业务综合服务方案》。制定印发《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办法》,全面、准确评估蓝色金融项目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二是积极创新,制定全球蓝色资产分类标准。2021年,青岛银行与IFC共同制定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界定了蓝色金融和蓝色债券可支持的7大板块、37个子板块的合格活动,已更名为《蓝色金融指引》。三是专业管理,推动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青岛银行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系统,开发了一套环境和社会风险尽职调查通用工具,引入了项目识别系统。四是打造蓝色金融品牌,获国际认可。青岛银行是首批受联合国规划署邀请加入“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倡议”的银行,荣获“保尔森奖——绿色创新”类别优胜奖。


4.海峡银行蓝色金融实践

 image.png

吴凌畅

海峡银行总行公司金融部兼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


一是标准先行。海峡银行利用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对每笔涉海业务是不是海洋金融业务进行详细识别,可细分到300多个小类。二是产融结合。海峡银行聚焦海洋渔业,主要是为小微企业提供深度产融结合服务。对此,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对鱼产品养殖和加工等产业链进行转型课题研究。三是创新引领。针对水产冻品存货融资中“评估难”、“控货难”、“处置难”的老大难问题,海峡银行摒弃了传统业务所惯常使用的存货质押及仓单质押模式,创新性地把“让与担保”制度与金融信贷流程进行有效结合,推出“冻品仓单贷”专属产品,实现冷库企业、借款企业、金融机构的三方共赢。四是外部协同。海峡银行与当地海域局建立全面战略协议,更好地为渔业企业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