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研究动态与活动

金融机构绿色化 | 金融机构转型规划专题 · 第一期:什么是金融机构转型规划?

2025.03.14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社会挑战日益加剧,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即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也要稳妥有序推动传统高碳行业或难以减排行业和经济活动转型,在此背景下,转型金融应运而生,通过为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支持,成为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工具。


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流动的核心,对推动经济向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转型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低碳转型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各类政策、行业报告和国际倡议中,而转型规划被视作支持可行、可信、科学转型的重要战略规划。为更好地支持金融机构低碳转型,我们将持续跟踪金融机构转型规划发展情况,分享最新实践经验和前沿议题。

 

1. 什么是转型规划?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金融机构的低碳转型,多项倡议和框架相继出台,为全球金融机构的低碳转型规划提供指导和支持。例如,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提出了“金融机构净零转型计划框架”(Financial Institution Net-zero Transition Plans, NZTP)。气候变化机构投资者小组(IIGCC)推出的“净零投资框架”(Net Zero Investment Framework,NZIF)。2023年,TPI全球气候转型中心和IIGCC联合发布了“净零银行评估框架”(Net Zero Standard for Banks, NZSB)。不同机构对转型规划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但在转型规划的基本要素上达成了广泛共识。


机构

定义

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

转型规划是组织整体商业战略的一部分,它制定一系列目标和行动,以支持组织向低碳经济转型,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行动。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IFRS S2

转型规划是转型主体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它规划了主体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行动或资源,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行动。

转型计划工作组(TPT)

基于IFRS S2定义,转型规划是转型主体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它规划了主体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行动或资源,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行动。

碳信息披露项目(CDP)

转型规划是一项有时间期限的行动计划,它清晰地阐述了组织将如何调整现有资产、运营和整个商业模式,以符合最新、最严格的气候科学建议,即到 2030 年将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减半,并最迟在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从而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1.5°C 以内。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

总体提及组织为适应可持续经济转型、推动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1.5°C 以内而调整战略和商业模式的计划和能力。

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

转型规划阐明了组织向净零转型的整体方法,包括有关其气候目标、指标、行动、进展和问责机制的信息,并有助于明确组织在转型中的整体角色和目标水平。

来源: 根据各机构官网信息整理


在中国,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低碳转型,并强调其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加大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再次强调金融机构要“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有效助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综合而言,我们认为金融机构转型规划指的是金融机构响应《巴黎协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与投融资碳中和、自身运营碳中和两个层面的目标,覆盖短期、中期和长期,并制定以科学的目标和有效的行动计划为基础的战略,通过推动可持续金融业务的发展,并践行绿色运营,引导、服务经济活动低碳发展的战略转型过程。

 

2. 转型规划的作用是什么?

金融机构转型规划的作用是通过“监管前瞻响应-市场机会捕获-实体经济赋能-风险韧性强化”的四重闭环,解决气候治理与金融可持续性的矛盾。


一是转型规划帮助金融机构提前布局以满足全球监管趋势的要求。全球可持续金融政策正在不断完善,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环境责任提出更高要求。制定转型规划有助于金融机构主动适应这些监管要求,降低因未能满足合规要求而面临的政策和法律风险。

二是转型规划为金融机构把握新的市场机遇提供有力抓手。相较于传统绿色金融主要支持清洁能源等“纯绿”项目,转型金融的覆盖范围更广,涉及高碳行业向低碳发展的融资需求。通过制定科学的转型规划,金融机构可以在这一领域抢占先机,拓展市场空间,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三是转型规划强化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转型赋能。通过转型规划,金融机构能够引导高排放行业制定科学的减排路径,推动供应链协同降碳,并通过信贷、投资等方式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平稳过渡到低碳发展模式。

四是转型规划推动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气候变化带来的政策调整、市场偏好变化和技术创新,都会影响高碳资产的长期价值。金融机构如果没有科学的转型规划,可能会因持有过多高碳资产而面临资产搁浅风险。通过制定转型规划,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优化资产配置,确保业务的稳健性。

 

3. 转型规划和绿色金融战略规划有什么区别?

金融机构转型规划和绿色金融战略在定位上存在不同侧重:

  • 金融机构转型规划是金融机构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全面规划,包含运营层面和投融资层面两个层次。转型规划不仅以两个层次的转型目标为导向,对业务模式、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治理架构展开战略规划。同时,转型规划还涉及如何深化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并针对非绿色业务(例如高碳可转、高碳不可转领域)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流程以及机制。

  • 绿色金融战略规划是银行将发展绿色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业务经营活动中的内部规划。绿色金融战略规划聚焦于通过金融工具和服务创新、机制完善,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经济活动倾斜。


金融机构转型规划和绿色金融战略在时间跨度上也有所区别:

  • 金融机构转型规划通常是一个较为长远、覆盖短中长期的规划蓝图。其时间跨度往往锚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时间节点,例如设定到 2030 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060年实现投融资碳中和。这是因为金融机构的全面转型需要更长时间来逐步推进与落实,以实现可持续的、全方位的绿色低碳转型。

  • 绿色金融战略规划一般是银行内部的业务发展规划,通常以 3 年、5 年或 10 年为周期。这是基于当下市场环境、政策导向以及短期可实现的绿色金融发展目标所设定,以便在特定阶段内,集中资源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在现有成熟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4. 转型规划包括什么内容?

结合国际转型规划框架及我国发展实际,金融机构在制定和实施转型规划时,可以重点考虑以下五个维度的内容,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长期有效性。


 /uploads/image/2025/03/14/图片1.png

 

引用文献:

  1. 马骏.从绿色金融到转型金融仍任重道远[J].《当代金融家》. 2024年第12期.

  2. 张芳.银行低碳转型的国际实践及中国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 2024年5月.

  3.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金融机构转型规划:意义、难点与可参考实践[N]. 2024年11月4日. https://www.ifs.net.cn/news/1741.

  4.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EB / OL]. 2016年8月31日. 

    https://www.mee.gov.cn/gkml/hbb/gwy/201611/t20161124_368163.htm.

  5.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EB / OL]. 2024年3月27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4/content_6944452.htm.

  6.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EB / OL]. 2025年1月17日.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2/content_7007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