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为自1850年有相关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且全球多地继续遭遇极端气候冲击,凸显了人类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紧迫性。然而,气候适应行动的实际资金投入远低于资金需求,亟需气候适应金融更多的支持与关注。因此,本文在介绍气候适应及其投融资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支持气候适应相关标准探索,并从银行、保险、基金的角度总结了金融支持气候适应实践情况,以期为关注气候适应及其金融支持的相关方提供参考。
一、气候适应及其投融资内涵
尽管目前有关方对气候适应是否涵盖气候韧性尚未完全达成一致,但部分机构释义的接受度相对较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气候适应是指有助于减少对当前或预期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的行动1;“气候适应与韧性”是相关概念的统称,指对气候相关的冲击及压力进行准备、预防、应对,并从影响中恢复的能力2。气候债券组织(CBI)在相关标准中将“气候适应”与“气候韧性”等义使用,同时分别界定了气候适应投资与气候赋能投资。前者指可显著降低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对其造成自身不利影响的风险的投资;后者指通过提供或推广使用技术、产品、服务、信息、措施等,赋能相关方提供气候抗御能力的投资3。
气候适应与气变减缓各有侧重。从相似点看,气候适应与气候减缓行动都倡导践行ESG理念、管理气候风险、开展压力测试等。从差异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关注点不同。气候适应关注敏感社区或群体受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及适应措施,而气变减缓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减少。二是衡量指标不同。气候适应通过观察海平面上升速度、生物多样性指数、飓风强度等广泛、多样的指标来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及范围,而气变减缓则主要测算甲烷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等与温室气体相关的指标。三是采取的措施不同。气候适应活动涉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预警系统搭建、疾病预防、灾害救助等,而气变减缓活动包括绿色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设施升级、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等。四是公共属性不同。虽然气候适应与气变减缓都需要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但前者的经济效益更低、公共性更强。例如,企业可能因开展绿色低碳活动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大的经济收益,但单一主体为气候适应投入的资金很难转化为直接的经济回报。五是金融服务的侧重点不同。气候适应金融中,保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为相关风险及成本需要更为系统的管理与分摊。
二、金融支持气候适应相关标准探索
自气候适应受到广泛关注以来,多个国家及国际平台陆续推进气候适应相关政策与标准体系建设,包括相关认定标准、影响评估标准、金融产品标准等。以下从国际层面强化对金融支持气候适应的关注、专业机构与金融机构探索金融支持气候适应的标准建设两个方面,概述了近两年金融支持气候适应相关标准探索的进展。
(一)国际层面强化对金融支持气候适应的关注
气候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多个经济体建立整体适应计划。根据《巴黎协定》,气候适应的主要举措包括制定国家适应计划(National Adaptation Plans,NAP)、设定全球适应目标(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GGA)等。UNEP报告显示,171国已制定至少一项国家适应规划(如政策、战略),另有16个国家正着手制定相关规划4。部分财政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在国家预算中考虑气候适应或专项计划。例如,欧洲央行(ECB)在《2024-2025年气候自然计划(Climate Nature Plan 2024-2025)》将“应对气候变化的物理冲击”作为三个重点工作方向之一,提出探索气候适应的影响,包括保险保护缺口5。
投资框架及建设方案陆续发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4年提出《气候适应投资框架(Climate Adaptation Investment Framework,CAIF)》,强调需重点考虑战略规划与政策协同、规制一致性、保险与风险分担、公共金融与投资、可持续金融、私营部门投资促进六个方面6。我国生态环境部等于2025年5月联合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计划研制气候变化观测与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适应气候变化行动、适应气候变化技术、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成效评估5类二级标准和11类三级标准7。
(二)专业机构与金融机构探索金融支持气候适应的标准建设
CBI于2024年9月发布《气候债券韧性分类法(Climate Bonds Resilience Taxonomy, CBRT)》,确立了七大核心原则,制定了气候适应力投资清单和技术筛选标准草案8。2025年5月,CBI发布《气候韧性流程标准(Climate Resilience Process Criteria)》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及特点如下:(1)提出了相关投资认证的三大原则,明确了关键要素及支持材料;(2)作为过渡性标准,暂时取代了CBRT中的技术筛选标准草案,并将在各行业标准完成审查、验证等程序后被替代。(3)仅涉及资金用途及资产认证,不涉及可持续发展挂钩认证与主体认证9。另外,适应与韧性投资者合作组织(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Investors Collaborative,ARIC)10分别建立了关于物理气候风险评估、投资者相关的适应与韧性指标、资本动员方式的技术工作流程。
表1 CBI与气候韧性相关的分类法
及流程标准原则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部分金融机构推出与气候适应相关的投融资指南及框架。渣打银行联合毕马威及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UNDRR)于2024年发布《气候适应和韧性融资指南》,提供了100多项可投资活动的详细指引,包括气候适应型作物、自然防洪、可再生能源存储等领域11。金融机构Tailwind于2024年5月提出了《气候适应及韧性活动的分类法》,其中借鉴全球适应与韧性投资工作组(Global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Investment (GARI) working group)12的评估标准将界定过程分为三步,即评估活动、评估适应不良及重大损害避免情况、评估结果(成效),且重点关注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健康、工商业等八个主题的35个领域。
表2 部分机构的气候适应关注对象及主题对比
说明:表中未勾选主题表示该机构未单独列示对应主题,不代表超出支持范围。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三、金融支持气候适应实践情况
(一)投融资整体情况
气候适应投资呈现整体规模增长、结构失衡、缺口较大的特点。一是资金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根据UNEP统计,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公共适应资金规模在2022年由降转增至280亿美元4。二是主要由公共部门主导,私营部门的贡献仍然分散且报告不足。根据OECD的报告,2022年,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适应资金几乎90%来自双边和多边公共部门。相关私营部门的适应资金规模虽然从2019年的15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35亿美元,但其2020年和2022年的大幅增加是由发展中国家的少数几个大型项目推动的13。三是资金供给与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UNEP发布的《2024年适应差距报告》显示,适应资金缺口估计为每年1870亿至3590亿美元(基于2021年不变价)4。
(二)金融机构投融资实践
在银行方面,一是开发性银行或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联合提供贷款或债券支持。例如,英国基础设施银行(UKIB)与劳埃德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优先债等方式为水务公司Portsmouth Water提供了总共3.39亿英镑的投资,旨在解决英国部分地区严重缺少的问题14。二是银行直接投资于气候适应领域。汇丰银行在2020年推出了全球气候战略,强调加大对自然资本和可持续基础设施的投资;在2024年成立“汇丰基础设施融资(HIF)”部门,专注于气候相关基础设施项目融资。
在保险方面,一是推出与气候适应相关的保险类金融产品。例如,AXA在意大利为需要贷款的光伏设施提供了多风险保障的保险产品,保障范围覆盖了自然事件引起的损害、光伏设施的毁坏、火灾等。二是以保险投资促进气候适应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表明,适当加大险资投向灾害防御领域,能够有效减少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从而避免将气候风险管理成本完全转移给保险人。基于此,新加坡Risk Lighthouse倡导推行风险减量保险(Climate De-Risk Insurance),其创新的模式将保费的一部分专门用于风险减量服务15。
在基金方面,一是通过投资直接支持相关主体强化气候适应能力。正如前文所言,公共基金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2025年5月26日,作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东北亚地区的首个气候适应性项目,蒙古国气候适应性支持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实施周期为两年,将聚焦提升蒙古国早期预警能力、牧民气候适应能力,并为蒙古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16。二是增强对融资方的要求与管理。例如,绿色气候基金(GCF)要求接受融资的项目主体设定具体适应目标,并提供可供监测的相关数据(如受益人数等),以确保资金有效利用并取得可衡量的适应效果。
四、小结
气候适应投融资仍面临多重挑战,如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资金缺口显著,私营部门参与度低;传统金融工具较难适配适应项目周期长、风险高、回报低的特点等。展望未来,需以国际协同为基石,以政策创新、市场激励与科技赋能为抓手,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提升气候项目的透明度、收益性与抗风险能力,为全球气候适应行动注入可持续的金融活水。
参考文献:
1.UNEP. What is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why is it crucial? https://climatepromise.undp.org/news-and-stories/what-climate-change-adaptation-and-why-it-crucial, January 30, 2024
2.ARIC.Adaptation-and-Resilience-Impact_A-measurement-framework-for-investors.202404
3.CBI.Climate-Bonds-Resilience-Taxonomy_Certification-Outline_May-2025
4.UNEP.Adaptation Gap Report 2024. November 2024.
5.ECB.Climate Nature Plan 2024-2025. https://www.ecb.europa.eu/ecb/climate/our-climate-and-nature-plan/html/index.en.html,2024-01
6.OECD. Climate Adaptation Investment Framework. 14 November 2024.
7.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环气候〔2025〕40号).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5/content_7025901.htm,2025-05-22
8.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气候债券适应力分类法介绍. TodayESG. https://www.todayesg.com/cbi-climate-bonds-resilience-taxonomy/
9.CBI.Public consultation now open: help shape the Climate Resilience Process Criteria. www.climatebonds.net/2025/05/public-consultation-now-open-help-shape-climate-resilience, May 27, 2025
10. ARIC成立于2020年的共同金融峰会,四名创始伙伴分别为AFD、BII、FCDO、GCA,后合作组织扩大至包括多边开发银行、政府援助机构等在内的18个成员。https://www.unepfi.org/climate-change/adaptation/adaptation-and-resilience-investors-collaborative/
11.Standard Chartered, KPMG, UNDRR. Guide for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April 2024.
12.GARI全称为Global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Investment (GARI) working group,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私人机构,同时也是COP21期间联合国提出的预期、吸收、重塑(anticipate、absorb、reshap,A2R)气候韧性倡议的官方合作伙伴。https://garigroup.com/about-us
13.OECD (2024), Climate Finance Provided and Mobilis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in 2013-2022,Climate Finance and the USD 100 Billion Goal, OECD Publishing, Paris,https://doi.org/10.1787/19150727-en.
14.Singapore Green Finance Center. Financing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in London and the UK: Moving from Aspiration to Reality Part I ‒ Case Studies Analysis. June 2024.
15.南方科技大学产业金融风险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等.《适应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治理:保险业的实践与展望》.2024年
16.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蒙古国气候适应性支持项目启动.人民网.https://world.people.com.cn/n1/2025/0527/c1002-40488203.html,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