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26日,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第七次会议及系列边会在英国伦敦金融城成功举办。为落实两国领导人在第十一次中英经济与财金对话(EFD)上达成的有关共识,本次会议聚焦中英两国在转型金融、自然与生物多样性融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可持续信息披露、碳市场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来自两国34家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和学术机构的共70余名。
图1:参加工作组会议的中英双方代表
此次会议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博士和伦敦金融城前市长鲍满诚爵士(Sir Charles Bowman)共同主持。会议宣布在工作组下新成立转型金融和自然与生物多样性融资两个新专题工作组,同时宣布英格兰央行前高级顾问Michael Sheren担任IP指导委员会英方共同主席。
图2:鲍满诚爵士(左)和马骏主任(右)致欢迎词
在主旨演讲环节,英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贺维尹(Michael Harvey)表示,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为双方绿色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回顾了过去一年中英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进展,并对工作组未来工作寄予厚望,期待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与气候目标的实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参赞李新海表示,中英两国在绿色金融,特别是生物多样性融资与可持续产品创新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期待绿色金融工作组继续深化两国在相关领域的务实合作。
图3:主旨演讲
英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贺维尹(左)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参赞李新海(右)
各专题研究组牵头机构代表分别围绕转型金融、自然与生物多样性融资、可持续信息披露以及“一带一路”绿色投资等议题,系统介绍了各研究组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计划。此外,汇丰银行、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和建设银行伦敦分行分别牵头组织了专题研讨会,围绕转型金融、自然与生物多样性融资和碳市场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提出了双方在相关领域进一步开展务实合作的具体方案和计划。这几场研讨会也成为伦敦金融城主办的“伦敦气候行动周”(London Climate Action Week)配套活动的一部分,将中英合作有关经验和成果作为国际经验进行推广。在个别国家退出《巴黎协定》之后,此次活动也展现了中英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全球领导力。
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中方共同主席马骏博士在会议总结中提出了中英务实合作的若干代表性领域:在英国继续扩大人民币计价绿色债券市场规模;以中国航运业“走向深蓝”为契机,围绕航运业等高碳行业推动转型金融项目落地;基于TNFD在中国开展试点的基础,创新生物多样性融资模式;利用《巴黎协定》第六条款(Article 6)机制,在自愿碳市场领域开展双边或多边合作;开发基于共同分类目录(Common Ground Taxonomy)的绿色债券指数和相关产品;依托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合作加强在第三方市场的能力建设。他表示,期待双方围绕这些方向持续深化务实合作,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绿色金融示范项目。
鲍满诚爵士对未来中英绿色金融合作表达了高度期待。他表示,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挑战,中英两国在政策引导、市场机制、产品创新等方面拥有高度互补性。他强调,伦敦金融城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更多中英机构和专业力量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共同打造包容、公平、高效的可持续金融生态。未来,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在转型金融、自然资本融资、碳市场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协同合作,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的对接与互认,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空间,携手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