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研究活动-回顾

会议回顾 | 金融赋能能源转型:中国高碳行业转型目标与路径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025.07.15

2025年7月8日,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FS)、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和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金融赋能能源转型:中国高碳行业转型目标与路径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聚焦转型金融助力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这一主题,围绕高碳行业减碳路径、转型目标设定及金融支持机制等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来自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国际组织及研究机构的约5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研讨会由北京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FS)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程琳主持。


微信图片_20250715105656.jpg


在致辞中,程琳对到场嘉宾和合作伙伴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会议的背景与议程安排,特别感谢BNEF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他指出,转型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加强政策、标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衔接。未来,IFS将持续加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助力转型金融方案的复制与推广,加快落地实施。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亚太区业务总经理刘羽珅指出,中国脱碳进程取得积极进展,但尚需进一步厘清“真转型”标准、合理定价成本、增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她期待本次研讨会能为金融机构提供从风险管理迈向价值创造的平台,推动企业制定科学的转型路径。


image.png

在专题分享环节,BNEF气候投融资全球研究负责人栾栋、IFS研究员郭芳,以及IFS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程琳分别就各自的工作成果进行了分享。


/uploads/image/2025/07/15/image.png


栾栋以“能源转型技术路径及银行目标设定新思路”为主题进行分享。他指出,金融机构在采用气候情景分析时,往往面临选择复杂、应用困难等问题。BNEF开发了基于自下而上行业技术经济性为核心的气候情景,涵盖发电、交通、工业等多个领域,以及各行业各地区的企业转型规划评判工具,为银行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参考。他强调,商业银行可以采用低碳与高碳能源融资比例作为衡量标准,避免使用单一碳排放指标限制对高碳企业转型的支持。


郭芳介绍了高碳行业减碳基准路径的研究进展。她指出,高碳行业碳排放占比高,其转型成效直接影响中国“双碳”目标达成与金融风险防控。尽管中央和地方层面已形成部分重点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和企业转型方案编制大纲,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机构评估仍缺乏评估企业转型计划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准,可能导致转型金融支持假转型的风险。针对这一挑战,IFS通过构建高碳行业减碳路径分析模型,测算了不同温升情景下高碳行业的转型路径。研究建议,优先采用“两度温控情景”下的行业减碳路径,并结合不同时间段的碳强度降幅,作为识别转型金融准入企业的依据。


程琳介绍了低碳转型目标设置工具(CRTT,Carbon Reduction and Transition Target Toolkit),旨在帮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好地量化转型目标、匹配情景测算并提升国际标准在本地的适用性。他表示,当前在推进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碳中和时间表不明、工艺差异大、国际工具适配性差等挑战。程琳表示,下一步IFS将持续完善CRTT工具,拓展行业覆盖,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精准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圆桌讨论环节由彭博可持续金融市场和产品专家汪洋主持。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气候政策研究部研究员Via Azlia Widiyadi,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董善宁,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碳平台部主任Assel Nurakhmetova,BNEF气候投融资全球研究负责人栾栋,以及CASI顾问兼项目主任吴文佳共同参与讨论,围绕转型目标设定、情景路径落地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共性挑战与应对策略,展开了深入交流。


image.png


Via Azlia Widiyadi分享了东盟银行在制定转型策略时对灵活性和社会公平的重视,特别提到中小企业的融资挑战和碳数据质量不足等问题。她提到,尽管绿色债券等工具已有发展,但区域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关键行业去碳难度大,融资和风险管理面临瓶颈。她呼吁加快区域碳市场建设,并通过绿色电力采购与混合金融模式提升行业减碳能力。


董善宁指出,我国在行业与区域层面仍缺乏清晰的长期减碳路径,导致企业和银行在规划与融资中面临基准信息不足的问题。他介绍,江苏银行正尝试通过构建内部框架、推出ESG挂钩贷款等方式,将碳核算与转型风险纳入授信管理,服务企业有序低碳转型。


Assel Nurakhmetova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国家碳中和战略的重点进展与行动计划。 她指出哈萨克斯坦的碳中和战略已覆盖电力、供热、交通、建筑、农业和废弃物管理等主要行业。同时,她分享了哈萨克斯坦政府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施的多项切实举措,以此来加快该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电网升级,助力实现长期脱碳目标。


栾栋表示,全球能源转型已进入新阶段,但资金投入仍高度集中在风电、光伏、电动车等成熟技术,真正投向碳捕集、氢能、储能等新兴低碳技术的比例不足一成。他呼吁加强政策引导与公共资金支持,激发市场资本投入深度脱碳领域。


吴文佳表示,虽然本次讨论主要聚焦于硬技术和能源领域,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同样至关重要。他建议金融机构在支持行业转型时,应该将自然解决方案纳入考量,探索多元且切实可行的低碳路径。同时,他强调气候议题涉及复杂的政治因素,需要多方协作推动系统性变革。


在问答环节,现场和线上与会者围绕低碳与高碳资产比例核算、银行贷款口径、煤电转型融资、哈萨克斯坦风电市场前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代表结合各自实践,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机制、数据工具、能力建设等手段,提升转型金融项目的可执行性和可持续性,并就当前面临的主要障碍及潜在解决路径交换了意见。


在总结发言阶段,程琳指出,本次讨论议题紧凑、信息密度高,各方在风险识别与分担、投资效益匹配、企业转型路径、政策标准配套等方面充分交流了观点与实践经验。最后,他感谢与会嘉宾的深入分享与交流,表示后续将继续加强协作与对话,共同推动转型金融在更大范围内落地见效。刘羽珅表示,本次会议进一步凝聚了各方共识,为后续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她期待未来各方继续携手,推动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和创新实践落地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