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自然相关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

自然相关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专题 | 第四期 | 《TNFD 2025进展报告》解读

2025.10.31

引言

2025年9月,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在发布其最终框架建议两周年之际,正式发布《TNFD 2025进展报告》1(TNFD 2025 Status Report,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已有超过1,800家机构加入TNFD论坛,其中约620家机构已承诺采纳TNFD框架进行披露,涉及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20万亿美元,标志着TNFD框架已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同时,63%的受访机构2认为,自然因素对其未来财务状况的重要性已与气候议题相当。这表明,自然相关风险与机遇已超越企业社会责任范畴,成为关乎企业长期韧性与财务表现的实质性要素。

 

TNFD框架市场采纳进展

从披露数量与范围来看,全球自然相关信息披露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2025年7月,符合TNFD框架的披露报告累计已超过500份。同时,89%的受访机构已开始或计划开展自然相关信息披露,其中77%表示已采用或计划采用TNFD框架作为其披露依据,亚太地区机构表现尤为积极。


TNFD框架与TCFD3框架的兼容性有助于提升披露效率。78%的受访机构已将自然与气候相关信息合并呈现,约33%的企业进一步将整合信息纳入主流财务报告。这一实践表明,TNFD框架为构建覆盖多标准、多议题的整合性报告提供了可行路径,并为建立全球一致、可比的自然信息披露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地域与行业分布来看,自然相关披露实践目前主要集中在二十国集团(G20)。其中,中国企业的披露实践最为活跃,以9.2%的占比在全球自然指标披露中居于首位。行业层面,金融行业、建筑与能源公用事业等领域对TNFD框架的采纳率最高。截至目前,TNFD官网显示已有12家中国内地企业与金融机构承诺采纳TNFD框架进行披露。在实践层面,另有2家中资商业银行在自然相关信息披露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已于2025年10月底前发布了自然相关信息披露报告。


 image.png

图1 按国家与地区划分的全球机构自然指标披露情况4

 

自然相关信息披露的驱动因素

据《报告》介绍,自然相关信息披露正加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持续深化的监管政策,二是日益增长的投资者需求。


在监管政策层面,全球主要司法管辖区正逐步将自然相关披露纳入监管框架,例如,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及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等政策,均已对自然相关信息披露提出明确要求。《报告》显示,近70%的市场参与者已受到或预计在未来三年内面临强制性披露约束。这一趋势在亚洲市场尤为显著,亚洲市场的监管范围已覆盖72%的亚洲上市企业。


在投资者需求层面,自然相关风险的识别与管理正加速融入投资决策的核心。超过半数投资者已在过去1-3年内启动投资组合层面的自然风险评估,并普遍采用TNFD框架作为核心评估框架。为提升信息披露的一致性与可比性,91%的投资者支持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以TNFD框架为基础,制定全球统一的自然披露准则。此类准则的推出,预计将显著改善企业披露数据的质量与可靠性,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除监管政策与投资者需求外,市场参与者还需在战略规划与披露体系中充分纳入供应链管理要求、长期资产保值及金融系统稳定性等因素,以系统应对自然相关风险,提升金融韧性。

 

TNFD面临的挑战与未来重点方向

尽管TNFD框架为自然相关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其在市场推广与落地过程中仍面临显著挑战。首要问题在于,专业能力不足与自然数据质量薄弱,制约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依据TNFD框架开展有效量化评估与披露。同时,自然相关依赖与影响具有高度地域差异性,其准确评估亟需本地化的自然数据支持。其次,约40%的企业仅配置1-2名专职人员负责自然信息披露工作,整体人力资源投入不足。而金融机构因需系统整合投资组合层面的数据,在数据管理与分析层面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为系统应对上述挑战,TNFD已明确其未来工作将围绕四大重点方向展开。


第一,深化全球标准协同。TNFD将持续加强与ISSB和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委员会(EFRAG)等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及各国监管部门合作,通过知识共享与标准对接,推动建立全球一致、可比的自然相关披露体系。


第二,着力突破数据难题。针对多数自然指标(除水与废弃物之外)量化基础薄弱的现状,TNFD积极推进地理空间、eDNA5等新技术在评估中的应用,并计划于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期间发布《面向市场参与者的自然数据价值链升级行动建议》(Recommendations on upgrading the accessibility and quality of nature data for market participants)。同时,TNFD推动构建“自然数据公共设施”(Nature Data Public Facility)方案,旨在提升市场数据可及性,并为负责基础数据收集的公共机构拓展资金渠道。


第三,完善专题指南。在基本框架已建立的背景下,TNFD将响应市场需求,于COP30期间发布经试点检验的《自然转型规划》(Nature in Transition Planning)指南,并在2025年底至2026年间陆续推出“自然向好”等专题指南。


第四,强化市场参与和能力建设。针对机构专业能力不足与报告成本较高等问题,TNFD将通过其“学习实验室”(Learning Lab)、“培训师培训”(Train the Trainer)项目及与全球咨询小组(Consultation Groups)合作,持续扩展能力建设资源。同时,面向董事会和资产所有者等关键决策者开发的《提出更好的自然问题》(Asking Better Questions on Nature)系列指南已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吸引逾500名董事参与。未来,TNFD还将发布针对资产管理者的专项指南,全面提升市场主体从认知到决策的实践能力。

 

结语

《报告》通过系统的市场数据,揭示了全球商业与金融体系对自然议题认知的深刻转变。在此背景下,企业与金融机构亟待超越传统的合规思维,将自然相关考量全面融入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等核心环节。同时,中央和地方监管机构需加强协作,在确保披露框架四大支柱——治理、战略、风险和影响管理、指标和目标一致性的基础上,为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区域特点的市场提供差异化指导。投资者也需相应提升对自然因素的系统分析能力,并将其有效纳入风险评估与资产配置决策。


展望未来,自然信息披露体系的成熟与深化,有赖于技术持续创新、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以及市场主体能力的提升。通过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披露框架,自然信息披露有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助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行动目标实现。


注释:

1.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 2025 Status Report.” 2025. https://tnfd.global/wp-content/uploads/2025/09/250918_TNFD-Status-Report_DIGITAL.pdf?v=1758808860.

2. 受访机构:本报告中提及的“受访机构”特指在2025年6月至7月期间,响应TNFD秘书处发起的全球市场调查并提交回复的800多家机构。详见《TNFD 2025进展报告》第6页的说明。

3. 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

4. 来源:彭博(Bloomberg)。图表数据由彭博为TNFD整理提供,分析覆盖全球约16,000家公司。

5. eDNA(环境DNA):指生物生活环境(水、沉积物等)中存在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生物遗传物质。定义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基于环境DNA的外来入侵水生动物分布评估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506/W02025062036286386936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