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中心动态

2022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分论坛

2022.11.13

生多分论坛.png

会议简介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自2015年,绿金委已成功举办七届年会。今年年会上,上午成果发布环节,由北京绿金院牵头的“绿金委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组”发布8份阶段性成果报告,报告覆盖了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标准、产品与服务、国内外案例、创新机制与模式、信息披露、风险管理方法学与工具等议题。

下午平行分论坛环节,本届年会首次分设“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分论坛。论坛为进一步调动中国金融界的力量,以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搫画蓝图。会议由北京绿金院副院长白韫雯女士主持,并邀请来自政策、金融、生态与环境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者,分享各自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实践与经验。


嘉宾分享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表示:目前,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渠道是绿色金融框架。在此框架下,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运用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和金融工具,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在完善政策保证、拓展支持领域、加强多主体协同、丰富投融资工具和渠道等方面做了诸多尝试。下一步,要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征和要素,进行进一步细化。此外,为破解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商业可持续性较低的难题,需要特别出台一些产品或特殊政策以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创新生态资产的定价与评估方法,推动体制机制完善以及调集更多资金有效流向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自然倡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表示:依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所带来的风险以及这类风险对各行业的影响最终体现在风险和机遇两个层面。全球一半以上的GDP中度和高度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并由此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的风险。到2030年,全球各行业的转型可创造超过10万亿美元的年商业价值和近4亿个就业岗位。对于中国的风险和机遇来说,建议进一步支持各行业和地方政府探索核算自然受益的定量且标准化的方法,为中国高质量转型和循环经济找到可量化的标准工具。中国经济亦高度依赖于生物多样性,65%的GDP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的风险。世界经济论坛研究表明,中国97个行业类别中有60多个行业面临自然熔断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供应链风险、转型风险、声誉风险、社会风险、贸易风险、资源安全风险等。总结来说,金融机构并不直接面临自然风险,而是通过对各行业的投资和贷款间接受到影响,因此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各行业面临的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的关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宿海颖表示:近年来,科信所围绕绿色金融支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一是开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下的绿色林业标准内涵和外延研究、绿色林业定义和环境效益测算方法等基础性研究;二是开展金融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研究,如油茶产业研究;三是与北京绿金院合作开展金融支持境外林业可持续投融资研究。林业的生产经营普遍存在周期长、成本回收慢、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经营主体分散等正外部性特征,林业项目往往面临融资难的发展困境。为进一步鼓励金融与社会资本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政府支持、市场机制完善、结合林业特点充分尊重林农需求、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管理部绿色信贷管理处长戴琳表示: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开展了诸多创新与实践:一是聚焦生态环境改善,加大对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二是聚焦长江、黄河等重要江河湖库开展污染防治,围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开展保护与修复;三是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中低产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耕地土壤污染治理等,支持耕地储备和农地提质增效;四是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例如支持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未来,农发行还将继续关注金融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生物多样性重点领域的支持、在信贷工作中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风险防控能力等。

中国工商银行湖州分行行长申屠婷表示:工行湖州分行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融入经营理念,探索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诸多实践:一是将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思想融入信贷决策,加快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区域生态相协调的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框架;二是积极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项目融资,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风险管理和评估流程等制度工具研究。此外,由于生物多样性相关项目以公益或准公益为主,项目周期长、短期内无法产生经济收益,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湖州工行积极探索银政合作模式,推广“环境保护+产业运营”的项目运作方式,推动项目收益实现内部反哺,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时激活经济,促进生态价值的货币化。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亚太区绿色金融创新工作组负责人朱韵表示:缩小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有效利用公共资金、调动私营部门的积极性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可在如下两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一是识别和管理私营公司面临的风险;二是识别自然友好型经济转型的机会。世界银行集团提出了两种互补性方法:一是风险端的金融绿色化(Greening Finance),即引导金融资源从破坏自然的活动转向对自然负面影响较小或对自然有积极影响的活动;二是机遇端的绿色投融资(Financing Green),即改善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现金流,使之成为银行可接受的项目,促进自然保护和自然可持续利用。世界银行集团将通过更加系统化地方式帮助金融机构解决转型机遇不足、融资标准匮乏、报告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未来,世界银行集团在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将继续研究中国具有潜在商业可持续性的私营部门投资机遇与潜在风险,建立可复制的试点地区和行业,并开发本地适用的、符合生物多样性投资方向的工具包。同时,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南南知识交流,撬动各方力量,引领全球投资者共同调动私营部门的积极性。


结语

本次会议的最后,北京绿金院副院长白韫雯对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未来,北京绿金院将进一步深入开展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课题研究,组织更多金融机构与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并产出生物多样性金融方面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