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研究与洞见

报道 | 绿色金融——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2.12.30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正在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风险,也是金融风险的可能来源。

经济和金融活动与生物多样性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当前,经济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由于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的金融风险已经引起全球央行、监管与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


政策加持,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气候变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因素,经济活动和金融资产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金融风险的可能来源。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白韫雯表示,根据2020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的评估,全球物种种群正在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衰退。过去50年自然度人类的18种贡献当中有14种正在退化,这对依赖这些服务的行业、企业造成影响,也会是集中风险的可能来源。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说:“在全球的角度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投资,截至目前约是1430亿美元,但是真正需要的资金是8240亿美元,足见我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投资远远不足以满足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需要,因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对于如何通过生物多样性金融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难题?马超德表示,主要是通过政策端,如制定条例、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及资金端,如资金补贴等方式进行扶持。

白韫雯也表示,近年来,我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已经初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现有绿色金融分类标准,《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都已经纳入了部分生物多样性相关内容。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强多元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伙伴关系,并研究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融资机制。

同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项目提供碳减排贷款。

“就目前而言,金融要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渠道是通过绿色金融框架发生影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表示,在绿色金融的整体框架下,金融机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支持不断拓展,金融支持工具日趋多样化,资金来源更加丰富,形成了财政、金融、实体企业、公益组织等协调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局面。

不仅如此,作为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湖州率先印发了我国首个区域性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框架《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减缓影响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业。

“我们以区域的资源禀赋,加快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区域生态相协调的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框架,做好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加减法’。”中国工商银行湖州分行行长申屠婷说:“目前,我们在研究一系列的制度工具,为评估方法学的运用制定操作指引、完善生物多样性风险的管理和评估流程,用金融力量保护绿水青山,守护万物生长。”


多层次金融产品   支持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金缺口超7000亿美元。为弥补资金缺口,诸多国际金融组织、金融机构纷纷加大投资力度。

在促进对生物多样性的投融资方面,据白韫雯介绍,中国绿色金融的相关标准和目录也体现了绿色金融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包括退耕还林、国家公园和世界遗产保护、生态修复与治理以及支持可持续农林业以及渔业资源保护等,这些都是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据悉,我国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金融方面也已开展了许多实践探索。

白韫雯表示,我国的银行以及保险类金融机构在支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也有不少产品创新与有益的尝试,例如:以支持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收费权质押贷款;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林业碳汇收储贷等绿色信贷产品;缓解野生动物保护与肇事、支持茶园污染防控的各类自然专项保险等。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管理部绿色信贷管理处戴琳说,从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的情况来看,他们聚焦生态环境的改善,积极支持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对生态脆弱区和水源涵养区、河流源头区等也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截至10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突破了1.6万亿元,占全行贷款的22%。另外,加强绿色信贷的一些模式的创新,探索使用碳减排、碳排放权、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和可再生能源确权贷款等,逐步以现金流管理为重点,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新思路不断地挖掘和发现,帮助企业设计项目的现金流。


撬动私营力量   参与生物多样性金融

要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不能仅靠政府或公共资金的投入,还需社会资本包括私营资本的介入和参与。虽然公共资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但仅能提供其融资需求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各国政府财政面临普遍紧张的现实条件下,需创新融资模式,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撬动金融机构和私营部门更多资源的参与,以满足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需求。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全球超过80%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还是来自公共资金,相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金需求而言是“杯水车薪”,因此,需要大范围调动社会资本,特别是私营部门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应的金融体系,更好地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向好的经济活动。

根据《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关系全球共同倡议》,特别提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发挥民间资本的潜力。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保尔森此前表示:“私营部门能够带来的资金远远超过公共部门。”

如何撬动私营部门来支持生物多样性?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提出了对应的两种互补性的方法,分别是风险端金融的绿色化和机遇端的绿色投融资。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亚太区绿色金融创新工作组负责人朱韵表示,风险端的金融绿色化最关键的因素是对于风险的识别。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风险是真实的,银行业需要重新去考虑分配投资组合,以保护资产负债表免受政策变化或生产系统崩溃的影响,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机遇端绿色投融资主要是改善生态系统。例如,蓝色金融支持海洋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的领域。国际金融公司自2020年以来已经向私营部门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7亿美元的蓝色贷款和蓝色债券投向私营部门,覆盖泰国、菲律宾、拉美等市场的首单私营部门的蓝色债券,以及我国山东地区的首个蓝色商业银行的试点。

可见,撬动私营力量需要从投资制度设计角度对私营部门给予保护,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最大限度使私营部门降低风险,使私营部门更放心地加大对气候领域投资力度,进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投资   支持多产业发展

目前,全球有41个国家开展了生物多样性金融的项目,中国是第40个加入的国家。据估算,除了对保护区等生态区域的直接投资,可持续耕地和牧场、可持续渔业、林业等领域也需要极大的投入。

聚焦全球,生物多样性投资主要集中在哪些产业,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记者梳理发现,生物多样性投资主要集中在生态区域直接融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农业、林业和渔业五个主要领域。

对生态区域的直接融资主要通过设立、修复和管理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各类重要生态区域和栖息地,监测和保护濒危物种,达到维护特定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以秘鲁为例。2010年,世界银行联合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为了加强秘鲁多个国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秘鲁提供895万美元的资金。该项目帮助秘鲁政府建立新的保护区,另一方面,针对保护区管理的资金缺口,该项目协助秘鲁的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一个信托基金,将其收益投入于保护区的日常管理。

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或物种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以可持续发展、物种保护和自然景观保护为前提,其资源和利润可以投入于生物多样性监测、记录和管理。2011年,美洲开发银行为巴拿马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在巴拿马多个国家公园、海洋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该项目不仅扩大了生态保护的资金来源,也惠及当地社区。项目开始后,科伊瓦国家公园周边的许多渔民转为来国家公园观鲸的游客驾船、导览,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从2011年的494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875美元。

可持续农业通过技术、耕作原则和机制性改革,在满足农产品需求的同时保证周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目前,开发性金融机构也有不少可持续农业领域的实践。比如,2019年,非洲开发银行联合全球环境基金为尼日尔提供300万美元的贷款,结合可持续农业生产、土地修复和保护区设立,提升尼日尔生物多样性保护。


媒体报道

系列报道④:绿色金融——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