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绿色金融重点领域与前瞻研究

绿色金融工作动态 | 优化推进绿色金融 海洋碳汇核算标准落地

2023.03.05

来源: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2-12-02

近日,自然资源部批准发布《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标准实现零的突破。《标准》的落地对正确合理反映碳汇项目的经济价值、提高项目标准认证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将解决此前由于相关核算流程、标准等不完善,海洋碳汇较难成为金融产品的标的问题。

与此同时,较早探索海洋碳汇交易与金融的机构也不断有创新产品落地。随着海洋碳汇核算体系、交易机制等不断完善,海洋碳汇未来将大有可为,将成为我国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

有助海洋碳汇产品落地

海洋碳汇也称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据悉,此次《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海洋碳汇能力评估和附录5个部分组成,将海洋碳汇定义为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并针对红树林、盐沼等不同类型,进行了海洋碳汇能力评估。

同时,《标准》规定了海洋碳汇核算工作的流程、内容、方法及技术等要求,提供了一套完整用于核算我国海洋碳汇能力的实施方案,解决了海洋碳汇的量化问题,可用于海洋碳汇能力核算与区域比较。据介绍,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持续推进海洋碳汇相关研究,为后续开展海洋碳汇交易、推动海洋碳汇价值实现提供方法遵循。

对于《标准》出台的意义,短期来看,行业间提高对海洋碳汇项目的认证、核算方式、标准的制定和保证该类项目对碳减排的实际有效贡献会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重点。长期来看,寻找有碳抵消功能的、符合资格认证的碳汇项目,如海洋碳汇,对提高全国碳排放市场的市场属性,促进更多控排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有推动作用,从而有动力参与到减排活动中。

事实上,这一标准的推出也有助于碳汇金融产品的落地。目前碳金融中,涉及碳汇的产品大部分以林业碳汇作为标的,以海洋碳汇作为标的只有少数。实际上,海洋碳汇的容量远比森林碳汇更大。此前未能形成成熟的碳汇产品,主要原因是缺乏核算海洋碳汇的流程、方法、技术和标准。因此,《标准》的出台,消除了这一主要障碍。后期,还需要打通海洋养殖企业、碳排放交易所和环境规划管理部门,协调将其纳入交易系统,并推出试点和创新海洋碳汇交易品类。

同时,海洋碳汇目前的交易并不活跃。与林业碳汇这样较为成熟的碳汇产品不同,海洋碳汇还处在早期的阶段,具体项目的核算、分类、鉴定经济价值的技术和手段尚在开发,并且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得到市场认可和使用。同时,开发符合资格的海洋碳汇项目对提高碳补偿项目容量有积极作用,这也对海洋碳汇项目的要求更严格。

“蓝碳基金”等探索先行

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是较早进行海洋碳汇交易的,其在2021年7月设立了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与厦门大学的院士团队合作开发了全国首个红树林海洋碳汇方法学,并在之后的2021年9月成交了福建首宗海洋碳汇交易——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2000吨海洋碳汇。在2022年1月,又完成了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15000吨。2022年9月中心成功完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蓝碳交易85829.4吨,并跨区域助力浙江省完成首宗蓝碳交易10000吨。

同时,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还与兴业银行合作设立全国首个“蓝碳基金”。据悉,该项资金专项用于委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采购碳汇来抵消该行指定的碳排放,引导企业与个人客户践行碳减排。同时,蓝碳基金将持续关注蓝色生态领域,积极与海洋重点实验室等智库合作,旨在引导更多企业与客户共同践行碳减排,以资金、智库、行动等形成合力,将更多社会资源与资本投入到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碳汇生态系统修复项目中。

供稿单位: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资料来源:http://jr.xm.gov.cn/hydt/202212/t20221202_2707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