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绿色金融重点领域与前瞻研究

【信息速递】绿色金融领域再推创新举措 首个场外人民币碳排放衍生品清算业务推出

2023.03.05

来源:人大生态金融  发布时间:2017-01-18

杨毅 系《金融时报》见习记者

马骏 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理事

原文刊于2017年1月17日《金融时报》

上海碳配额远期交易中央对手清算业务日前正式上线,这是我国首个场外人民币碳排放衍生品清算业务,成为我国绿色金融领域的又一项创新,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海碳配额远期交易中央对手清算业务发布仪式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表示,该业务的成功推出不仅可以弥补我国绿色金融的市场空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需求,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创新、发展。

01响应发展绿色金融号召

绿色金融在2016年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绿色金融被列入G20杭州峰会议题,并写入G20公报;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成为全球第一个最为系统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此前表示,《意见》体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比如,绿色金融过去通常被狭义地理解为绿色信贷,但《意见》中倡导的绿色金融体系则包括了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及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所有主要金融工具。

《意见》指出,要“促进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市场”,“有序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租赁、碳资产证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探索研究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意见》对发展碳期货、远期等碳金融衍生品予以鼓励,可以预期碳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将提速,并为我国碳金融体系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事实上,上海碳配额远期交易中央对手清算业务的正式推出,是相关机构在践行绿色金融理念、响应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号召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02促进碳现货市场交易稳定

所谓上海碳配额远期,是指以上海碳排放配额为标的、以人民币计价和交易、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日期清算、结算的远期协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为上海碳配额远期提供交易平台;上海清算所为上海碳配额远期交易提供中央对手清算服务,上海碳配额远期成为首个提供中央对手清算服务的绿色金融衍生品。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表示,从全球碳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碳金融衍生品市场与碳现货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全球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活跃的碳远期、期货及其他衍生品交易。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行动的推进,碳配额以及排污权、水权等环境产权,以及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大宗交易的发展步伐也势必加快。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排放交易总额2020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数据显示,我国从2013年启动碳排放试点交易以来,碳排放市场交易金额已从2014年近6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10亿元。尽管我国市场起步较晚,与国际市场规模相比,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不过业内人士坦言,目前我国碳排放市场交易以地区性交易平台为主,交易场所分散,标准和规则不统一;交易品种上,以现货交易为主,缺乏风险对冲和套期保值工具,价格发现功能也未能充分发挥。

03相关机制确保业务风险可控

“上海碳配额远期交易中央对手清算业务的推出,能够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中央对手清算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需求,实现碳排放现货与衍生品市场的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上海清算所董事长许臻表示。

事实上,从服务实体经济上来看,上海清算所相关专家表示,上海清算所在本业务中,创新建立了远期报价机制、“实物交割为主、现金交割为辅”的交割机制、履约担保机制等机制,能够满足实体企业对于碳资产交割、融资以及套期保值的需求,通过中央对手清算机制集中管理市场风险,确保业务风险可控,同时实现碳排放现货及衍生品市场的联动发展。

此外,从服务监管的角度讲,上述专家认为,通过人民币碳排放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上海清算所能够为监管部门及时、全面地提供相关市场交易和清算基础数据,加强监测、分析,提高监管效率,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我国碳排放市场持续、规范、有序发展。

 “我们选择上海碳配额作为首个产品的标的,是希望借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依托上海在碳试点交易期间打下的基础,做好服务全国碳排放市场的准备。”上海清算所有关专家表示。

供稿单位:金融时报

(资料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QIGw4V-ljC9a52lCC_Bl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