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研究活动-回顾

我院作为观察员机构,全程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

2021.10.22

1.jpg

图片来源: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

背景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第一阶段会议于10月11日-15日在美丽的春城昆明顺利举办。COP15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Post-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简称GBF),确定2021年至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COP15分为2021年10月11日-15日和2022年上半年两个阶段在昆明召开。第一阶段为各方讨论形成共识,第二阶段着重在各方的磋商与谈判,共商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与框架。

为期五天的第一阶段大会成功举办了高级别会议(包括领导人峰会和部长级会议),大会正式通过《昆明宣言》,为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开启以及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凝聚广泛的政治共识。此外,大会举办生态文明论坛,共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慧。来自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5000余位代表参会。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以观察员机构身份,全程参与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我院马骏院长受邀在COP15高级别会议(部长级圆桌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并在生态文明论坛的“自然资本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环节发表演讲。本文对COP15第一阶段大会进程与重要成果进行回顾。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为生。世界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自天然动植物。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加速了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为代表的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对人类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生态修复及有益于自然的投资变得越来越重要。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目前共有196个缔约方。公约的三大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及公正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缔约方大会是《公约》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举行一次,每十年制定未来十年一揽子目标。回顾此前十年(2010-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与落实情况,联合国报告指出,2010年在日本爱知县举办的COP10提出的20项“爱知目标”没有一个完全实现,只有6个目标部分实现。人类严重改变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陆地表面,100万物种濒临灭绝,许多将在几十年内灭绝。为此,国际社会对COP15以及今年11月即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会议(COP26)对于推动具有历史性意义、兼具雄心且务实的,以及有效协同扭转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的行动举措,表达了最高关切与期待。


召开高级别会议,凝聚各方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高政治共识

在COP15为期两天的高级别会议中,共有九位国家政要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出席了领导人峰会,119个缔约方和26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125位部长级代表和24位驻华大使出席了会议。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呼吁,人类当前站在遏制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十字路口。各方需加强团结合作,采取务实行动,制定富有雄心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需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知识创新及惠益分享,加大资金、技术和能力保障。促进公共及私营部门合作,加强各项政策改革,推动有益于自然的投资等。

习大大致辞.jpg

 图片来源: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系统阐述了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四大倡议,一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二是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三是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是以国家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同时,习主席也郑重宣示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项举措,一是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呼吁各方积极为基金出资;二是加强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三是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讲话中,习主席以朴素而精辟的哲学观再次向全球阐述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理念,进一步凝聚了全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心和信心。

韩正致辞.jpg

图片来源: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摄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致辞,他指出当前全球正处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时期,为此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凝聚共识,提振雄心。坚持多边主义,加强政治推动与对话交流,走雄心与务实兼备之路,科学制定2020年后行动目标;二是加大投入,调动资源。拓宽各种资金投入渠道,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支持;三是加快变革,协同增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置于优先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发展转型变革。加大自然和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粮食安全等全球环境挑战。

俄罗斯总统普京、埃及总统塞西、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法国总统马克龙、哥斯达黎加总统阿尔瓦拉多、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英国王储查尔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先后通过视频方式发表致辞,均表达了要提振雄心,凝聚共识,并对COP15成果高度期待。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次会议为分享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供良机,将有效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确定相关国际合作目标与方式的全球努力。俄方始终致力于负责、连贯、系统地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当前,俄罗斯正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综合战略,以保护和繁育稀有濒危动植物、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

埃及总统塞西:“全球生物多样性近年迅速恶化,如果世界各国不努力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不更深刻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我们将面临全球性灾难。2018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COP14)在埃及举行,开启了集体合作的新阶段。埃及很荣幸向中国移交大会主席职务,期待同中方一道,为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目标而努力。”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不能只依赖某些国家。各国无论经济实力、地理位置或历史责任,都应承担责任。土耳其将于明年主办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并于2022年至2024年担任公约主席国。期间,土耳其将率先采取必要行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希望找到公平合理切实的解决方案应对全球挑战。” 

法国总统马克龙:“只要我们继续生存在地球上,就必须通过这代推动形成合力,尊重自然。将自然至于发展的核心,坚持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确保30%的气候变化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法国决定自2030年起不再进口他国毁林相关制品,也希望欧盟做出类似的承诺。”

哥斯达黎加总统阿尔瓦拉多:“面临当前危机,我们必须调动资源,听取科学建议,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当前缔约国和其他利益现相关方面临重要机遇,制定雄心勃勃具有变革意义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指引我们停止并逆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势头,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气候变化对天山和高原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与日俱增。吉方正在同所有相关方展开共同的行动,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山地地质的生物多样性。”

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巴布亚新几内亚正站在重要的十字路口。巴新目前制定了停止发放新的伐木许可证,不再延长现有伐木许可证,逐步撤销原木出口。到2025年前,禁止原木出口。”

英国王储查尔斯:“倡议加强三个领域的行动,包括将大自然至于经济的核心;应对人口增长,包括实施污染者付费原则和对有害经济补贴、调整财政奖励与法规等;反思土地、粮食和卫生体系。”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COP15是我们停止与自然作战的机会。COP15必须制定雄心、高效、目标明确、标准清楚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应在五个领域开展大胆行动:支持所有人享有健康环境的合法权利;支持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驱动因素的国家政策和方案,特别是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必须努力改变国家和全球会计系统,使它们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成本,包括它们对自然和气候的影响;落实2020年后框架将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揽子支持,包括大量财政资源和技术转让;必须结束不正当的补贴,包括对农业的补贴,这些补贴使攻击自然和污染我们的环境变得有利可图,这些资金应该转用于修复已经造成的损害。

在部长级平行圆桌会议中,各部长围绕就“生物多样性恢复之路”、“缩小融资差距,确保实施手段”、“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创新和惠益分享”等四个主题发表观点,畅谈经验与做法,为推进全球生态治理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诸多经验与智慧。

受疫情影响,尽管多数部长通过线上参与讨论,但普遍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表达关切,形成共识,这包括明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与行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强各国政策改革、促进公共及私人部门投资、推动国际务实合作、强化国际技术转让与知识共享、解决弥补发展中国家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等资金缺口问题等。各方也均期待能够在COP15第二阶段的磋商与谈判中,将以上关切的关键问题得到明确的回应与解决,这关系到未来全球生态治理与生物多样性格局,以及人类能否抓住“最后关键时机”扭转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昆明宣言》,进一步凝聚各方最高政治推动力并明确未来路径

作为COP15第一阶段会议的主要成果之一以及高级别会议的重要成果,《昆明宣言》于13日正式通过。《宣言》作为一个政治性宣言,集中反映各方的政治意愿,向国际社会发出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强烈政治信号,为COP15第二阶段的磋商和谈判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推动力与明确方向。《宣言》在全面回顾权威科学研究和国际进程的基础上,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宣言》包含17项承诺,主要为以下四项内容:

1. 要做好顶层设计及配套保障措施。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展示生物多样性价值,促进其在国家政策、法规、规划、战略等领域的主流化,为各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基本的保障和支撑条件。

2. 要完善环境法律框架。从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角度推进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

3. 要针对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4. 要强调利益攸关方参与,鼓励相关部门和利益攸关方做出贡献,促进多边环境公约和国际进程的协同增效。

COP 15夜景.jpg

 图片来源: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摄


召开生态文明论坛,共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慧

作为COP15第一阶段唯一线下会议,生态文明论坛在10月14日-15日顺利召开。与会代表分享了国内外各领域、行业及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了许多前瞻性和引领性的观点,达成了许多战略性和建设性的共识,释放出了全力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积极信号。全体代表共同发布《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议。论坛呼吁,要加强国际合作,强化协调动员,推动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商业企业、媒体机构及公众,齐心协力,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更大贡献。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在介绍论坛取得的主要成果时说,此次生态文明论坛,提出七条共识和建议: 

1. 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于不同发展条件和自然禀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3.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举措。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奉献。

4.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彼此紧密联系,需要协同推进治理。政府、企业、公众要尽快采取行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5. 自然资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要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应用与机制研究,加强核算国际经验交流,要开展自然资本投资,总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为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6.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对全球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深刻,要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科学考察,建立生态风险防范与管控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7. 更好地推动建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伙伴关系,制定银行业支持生物多样性的目标路线图和行动方案,引导资金流向生态友好型项目,发展生态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多样化金融产品,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自然资本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分论坛,与会专家就如何推动核算与评估自然的价值进行经验交流,并提出倡议。推动自然资本核算,是保障人类未来繁荣发展的重要事项之一,与会代表对于推动自然资本核算,应加强能力建设、知识建设、合作伙伴建设。全球需携手前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内容达成共识。

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分论坛,国内外开发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国际组织代表等就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理论与实践对话,分享各自国家、组织与机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与投资等方面交换了经验与观点。各方均表达了对于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力量,弥足资金缺口,加强生物多样性投资与风险管理,实现“迎金融之活水,浇生多之万物”的重要作用。会上,36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外资银行及国际组织共同发表《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力度。宣示提出制定“生物多样性战略”、 强化“生物多样性风控”、 确立“生物多样性偏好”、 加大“生物多样性投资与创新”、 做好“生物多样性披露”、 改善“生物多样性表现”、 促进“生物多样性合作”等七项内容。


我院马骏院长出席COP15第一阶段大会,推动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议题的讨论

马老师致辞高级别会议.jpg

图片来源: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摄

我院马骏院长在高级别部长级平行圆桌会议之“缩小财务缺口,确保执行手段”的讨论中做引导性发言。马骏认为,金融业应该评估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金融风险。生物多样性损失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性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建议更好地评估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金融风险以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他详细介绍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与INSPIRE对《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研究中期报告的主要发现及对全球央行及金融监管机构的四项建议。他还介绍说,目前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瓶颈是许多生物多样性项目缺乏足够的财务回报率,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探索各类生态补偿机制,以及让产生生态价值的项目可以得到“受益者”的部分补偿。

马老师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论坛.jpg

图片来源: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摄

马骏在生态文明论坛关于“自然资本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题论坛上,就“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两类金融风险—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金融机构不仅仅要关注投资项目的财务回报和财务风险,也要关注项目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损失对投资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由于违规建设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以及未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政策的变化方向。监管部门应该制定评估投资项目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具体方法和披露要求,并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项目中。 


结语

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成功举办高级别会议、通过《昆明宣言》与举办生态文明论坛等基础上,也推进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进程,为下一阶段的会议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COP15审议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生物安全议定书》和《名古屋议定书》缔约方会议闭会期间的工作进展情况,听取了两个议定书遵约委员会的报告,并讨论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的工作进展。此外,还审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提出的2022年临时预算,以便使秘书处能够继续正常履行其职能。

2022年上半年COP15第二阶段大会将在昆明继续召开。国际社会期待在COP15达成的多项重要成果以及各方高度凝聚的政治共识基础上,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将迎来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目标高远、务实且平衡,目标清晰的框架,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明方向。各方也期待,应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在未来能够有充沛的资源支持,应对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双重危机应得到协同解决。相约明年,昆明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