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5 日,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 “北京绿金院”)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主办的 “金融支持可持续农业转型研讨会” 成功在线上召开。会议聚焦金融赋能可持续农业转型,探讨金融支持农业转型的协同创新机制、应用路径,旨在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凝聚多方共识、探索实践方案。来自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等的十余位代表参会,会议由北京绿金院自然资本投融资中心研究员韩红梅主持。
北京绿金院副院长白韫雯在开场致辞中对与会各方表示感谢。白韫雯指出,金融可引导支持可持续农业发展,如绿色债券、绿色贷款引导资金流向生态友好、节能增效的农业项目,绿色保险等工具为农业应对气候风险、市场波动提供支撑。她表示,北京绿金院持续推动农业转型领域研究和创新实践,已在四川、山东等省开展农业转型金融标准及落地实践,并连续四年推动中巴农业领域对话,促进中国在农业碳排放控制、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和创新探索。她表示,期待借助此次研讨会为金融支持农业转型研究集思广益,推动农业转型金融实践进一步深化。
北京绿金院ESG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心莹围绕农业企业转型规划进行了专项汇报。她详细介绍了团队如何制定农业企业转型规划模板与引导帮助企业编制转型规划。她以四川地区农业企业为例,分享了在落地过程中如何帮助企业设定短中长期转型目标,明确低碳转型路径,并配套制定实施保障措施。此外,徐心莹提出了推动规划落地时发现的共性挑战和建议,例如简化企业碳核算数据要求、金融机构建立转型金融业务指引和规范流程,为后续更广泛推进农业企业转型规划提供参考。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农业转型金融实践、标准衔接、产品创新及落地难点等内容展开了讨论。参与讨论的专家包括: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室主任沈秀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授信管理部处长张明哲,浙江安吉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赵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中国区负责人谢文泓、北京绿金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芳。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室主任沈秀丽关注碳排放核算标准衔接。农业已有多类项目具备核算标准,行业协会也牵头制定了若干方法与参数。她建议未来在《目录》框架下进一步细化相关标准,以支持企业转型,并帮助银行更准确识别和评价绿色项目。同时,她提出,建议金融机构结合农业行业特点丰富金融产品服务,使示范性企业可继续获得资金和政策扶持,从而发挥更大带动作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授信管理部处长张明哲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他指出,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农业转型金融标准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用,这为金融支持农业绿色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建议,未来研究可以系统探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在支持农业方面的融合。他同时强调,农业在绿色贷款中的比重仍然有限,但农业有潜力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金融的重要增长点。未来若能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提供更系统的成果,将有助于金融机构把握新机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金融创新的深度结合。
浙江安吉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赵寅分享了该行在农业绿色转型中的实践经验。他表示,安吉农村商业银行坚持“普惠+绿色”融合发展,形成了碳汇质押贷款、绿色普惠产品和地方标准制定等多项创新实践。赵寅认为,破解农业转型中的三大矛盾——短期成本高与长期收益慢、科研成果与田间落地脱节、融资规模化与农户经营碎片化——需要政策补贴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科研与金融深度结合以及数字化工具赋能。他强调,未来应推动标准与地方特色结合,多元工具叠加应用,并完善风险共担机制,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路径。
北京绿金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芳指出编制转型规划可引导农业企业更加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如在资阳的稻虾共养案例中,转型规划可帮助农业企业在兼顾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目标前提下开展降碳发展。她指出农业领域小微企业占比高,转型规划编制需要更多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如在四川,由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农业企业转型规划参考模版,并为中小微企业设计了简化的转型规划参考表格(且在碳核算等核心问题上提供工具支持);对潜在的转型企业开展了转型规划能力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前置辅导。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中国区负责人谢文泓从气候变化角度阐述转型金融的重要性。他指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转型规划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工具,应涵盖减排目标、路径选择、治理机制及信息披露,以促进融资支持和政策制定。针对农业领域,他提出要兼顾大型企业与中小主体,既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制定完整规划,也通过供应链管理和政策激励支持中小农户参与转型。同时,他建议将融资条件与转型规划完善度挂钩,推动金融、财政与产业政策协同,拓展债券、保险、股权投资等多元工具,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系统支持。
在自由讨论环节,专家围绕农业转型金融风险管理及产品创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专家认为通过阶段性目标和年度进展披露,金融机构可结合可持续挂钩贷款等方式引导农业企业转型。目前实践多集中在意愿强、理解度高的企业,未来仍需更多制度创新和案例积累,以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此外,与会专家结合农业行业实际,探讨了如何协同使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以及生物多样性金融工具,引导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
在总结发言环节,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张艳萍研究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她表示,设计转型规划大纲有助于支持农业企业规划,农业转型金融的相关创新实践也为金融机构识别项目、设计金融产品以及推动绿色、转型金融和可持续金融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政策启示。她指出,专家就农业转型的实施路径、激励机制设计以及金融支持创新等方面提出的重要建议,将为未来农业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希望在下一步的探索中,与各方共同支持和推进农业转型金融的落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