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自然相关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

自然相关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专题 | 第二期 | 一文读懂TNFD建议与LEAP方法论

2025.09.28

背景

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威胁经济长期稳定和人类福祉的核心风险之一。2022年12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其中行动目标15明确提出,“鼓励和推动大型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定期监测、评估和透明地披露其对生物多样性的风险、依赖程度和影响”。


在此背景下,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构建的自然相关信息披露框架建议,在国际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2023年9月,TNFD发布最终建议,旨在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将自然因素纳入财务决策与风险管理流程。


图片 1.png

图1 TNFD《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的建议》


同年,TNFD发布LEAP方法论作为补充指南。该方法论包含定位(Locate)、评价(Evaluate)、评估(Assess)、准备(Prepare)四个阶段,旨在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识别、评估、管理及披露其与自然相关的依赖、影响、风险与机遇。


/uploads/image/2025/09/28/图片 2.png 

图2 TNFD《自然相关问题识别与评估指南:LEAP方法论》


TNFD建议披露框架

图片 3.png 图3 TNFD建议披露框架

 

1. 治理(Governance)

企业和金融机构需建立完善的治理监督机制,并予以披露。董事会应承担对自然相关依赖、影响、风险与机遇管理的监督职责,而管理层则负责具体的评估与管理工作。同时,企业和金融机构还需评估影响原住民、当地社区、受影响群体及其他相关方的政策与活动,确保董事会和管理层对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2. 战略(Strategy)

企业和金融机构需从短、中、长期三个时间维度,全面审视自然相关因素对其商业模式、价值链及财务规划带来的风险与机遇,评估战略在不同情景下的韧性,并明确披露其在直接运营及上下游价值链中重点地区的资产或活动位置,为战略转型提供依据。

 

3. 风险与影响管理(Risk and Impact Management)

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说明其在直接运营及上下游价值链中识别、评估和优先排序自然相关依赖、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流程,并描述如何将此流程融入到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中,为决策提供支持。

 

4. 指标与目标(Metrics and Targets)

企业和金融机构应披露用于评估和管理重大自然相关风险、机遇及其对自然依赖和影响的指标,以及说明为管理自然相关依赖、影响、风险和机遇所设定的目标,并通过追踪绩效表现来确保管理行动的有效性。

 

TNFD LEAP方法论具体内容及辅助工具(方法)

图片 4.png 

图4 TNFD LEAP方法论具体内容


1. 定位(Locate)

L1:业务模式和价值链跨度

企业应借助内部资产数据明确自身及其价值链所处行业,识别上下游价值链活动,并定位直接运营地点;金融机构应梳理其投资组合中涉及的行业、价值链和地理位置分布,明确资金投向的行业以及相关业务活动的地理位置。

 

L2:依赖和影响筛选

企业应识别其行业、价值链和直接运营地点中可能对自然具有中度或高度依赖和影响的业务活动;金融机构应从定性角度识别投资组合中对自然具有中度或高度依赖和影响的行业。

 

L3:自然连接接口

企业和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明确具有潜在中度或高度依赖和影响业务活动(行业)的地理位置。

 

L4:与生态敏感地区的连接接口

企业应评估直接运营以及具有中度或高度依赖和影响的价值链和行业中的业务活动是否位于生态敏感地区; 金融机构应评估投资组合中主要客户或被投资方的活动是否位于生态敏感地区。

 

定位阶段辅助工具

在“定位”阶段,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多种数据、工具和方法来定位其业务活动与自然交互的连接接口,包括内外部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工具以及热图绘制工具等。IBAT工具和BIA工具是其中两种比较常用的工具。

 

IBAT(Integrated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Tool)工具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WCMC)等机构组成的IBAT联盟(IBAT Alliance)开发,功能包括整合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数据集,覆盖陆地和海洋区域。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BIA)工具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发,旨在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为规划决策、监管监督及公众参与提供数据支持。

 

IBAT工具和BIA工具均主要应用在“定位”阶段的L4步骤,企业和金融机构可借助这两种工具快速识别业务环节地理位置、供应链关键节点或项目所在地是否位于生态敏感地区。

 

2. 评价(Evaluate)

E1:识别环境资产、生态系统服务和影响驱动因素

企业应结合地理位置数据,识别业务活动关联的环境资产及生态系统服务,并根据业务活动类型列出主要影响因素;金融机构应结合投资组合中企业的地理位置数据,识别其业务活动涉及的环境资产及生态系统服务。

 

E2:识别依赖和影响

企业应结合外部因素,识别其业务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同时评估其业务活动对自然的影响;金融机构应结合外部因素,分析投资组合中企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以及对自然的影响。

 

E3:衡量依赖和影响

企业应定量衡量自然相关依赖和影响;金融机构应定量衡量其投资组合中企业的自然相关依赖和影响。

 

E4:确定影响重要性

企业和金融机构应根据影响重要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并以此确定其较为重要的影响。

 

评价阶段辅助工具

在“评价”阶段,企业和金融机构可借助多种日益丰富的数据、工具及方法,精准评估其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这些资源包括《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TEEB)研究、《自然资本议定书》及其补充材料、ENCORE等工具,以及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标准普尔(S&P)提出的自然风险评估方法。其中,ENCORE工具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广泛应用。

 

ENCORE(Exploring Natural Capital Opportunities)工具是由Global Canopy、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UNEP-WCMC)共同维护的免费在线工具。该工具旨在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评估其业务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

 

ENCORE工具主要应用在“定位”阶段的L2步骤和“评价”阶段的E2步骤。在“定位”阶段(L2),ENCORE工具可帮助金融机构从定性角度识别投资组合中对自然具有中度或高度依赖和影响的行业;在“评价”阶段(E2),ENCORE工具可帮助企业识别业务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和影响。

 

3. 评估(Assess)

A1:风险与机遇识别

企业和金融机构应结合数据,识别其业务活动与自然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并列出主要风险和机遇类别。

 

A2:调整现有风险缓解以及风险与机遇管理

企业和金融机构应评估现有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工具,以纳入自然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考量。

 

A3:风险与机遇的衡量与优先级排序

企业和金融机构应量化风险和机遇并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应使用风险评估方法对自然相关风险和机遇进行优先排序;金融机构应评估投资组合中不同行业或地理区域的风险敞口。

 

A4:风险与机遇重要性评估

企业和金融机构应评估与自然相关风险和机遇的重要性;并基于对财务状况、业绩及现金流和潜在影响的理解,开展必要披露。

 

评估阶段辅助方法

在TNFD LEAP方法论文件的附件4:风险评估方法中,介绍了热图法、资产标记法和情景分析法三种自然相关风险评估方法,建议企业和金融机构结合实际需求选择适用。

 

热图法(Heatmapping)是一种定性分析工具,用于快速识别并汇总不同行业或资产类别在自然相关风险与机遇中的暴露程度。该方法通过颜色或等级标识(如高、中、低)直观展示各行业或子行业在多个依赖和影响类别中的表现。

 

资产标记法(Asset Tagging)依托资产层级的精细数据,对自然相关的依赖与影响进行逐级评估。该方法可基于不同颗粒度的数据展开,逐步提升评估的精确性。

 

情景分析法(Scenario-based Risk Assessment)是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通过整合热图法与资产标记所提供的数据,构建多样化情景(如政策更迭、市场需求转变等),进而定量或定性评估自然相关风险对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

 

以上三种方法可灵活应用于“评估”阶段A1至A4的多个步骤中,为整个风险评估与管理流程提供支持。

 

4. 准备(Prepare)

P1:战略与资源分配计划

企业和金融机构应评估自然相关问题对其现有战略的影响;并分析自然相关问题对于短、中、长期财务状况的影响并考虑资源配置决策。

 

P2:目标设定和绩效管理

基于评估结果,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制定目标并建立相应绩效管理体系;并从LEAP方法论的“评价”和“评估”阶段中选取一套响应指标,衡量其在应对自然相关问题方面的行动进展;以及持续监测影响驱动因素、自然状态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

 

P3:报告

基于TNFD推荐的披露框架,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披露内容清单;其董事会和管理层应进行监督且在报告中描述自然相关问题对业务、战略及规划的影响;并披露用于评估和管理自然相关问题的目标和指标。

 

P4:展示

企业和金融机构应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进行披露,确保信息透明性和一致性;并选择合适披露渠道,确保披露内容易于理解、具有可比性,且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信息。

 

准备阶段辅助方法

在“准备”阶段,企业和金融机构可参考一系列权威指南和框架来指导其工作,包括TNFD最终建议以及SBTN开发的基于科学的自然目标等。基于科学的自然目标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五步实施路径的操作指南,实践应用性较强。

 

基于科学的自然目标是一种系统化的框架,旨在帮助企业设定与自然相关的科学目标,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推动可持续发展。该方法由科学目标网络(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SBTN)开发,共包括五个步骤,分别是评估(Assess)、解释和优先排序(Interpret and Prioritise)、测量、设定和披露(Measure,Set and Disclose)、行动(Act)和跟踪(Track)。

 

该方法可被应用在“准备”阶段的P1步骤,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针对已识别的自然相关问题设定应对措施,减轻对自然的负面影响及自身面临的相关风险,并发现对自然产生积极影响的机遇。

 

对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意义

TNFD最终建议及LEAP方法论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系统识别、评估和管理自然相关依赖、影响、风险与机遇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截至2025年9月上旬,全球共有650余家机构承诺在2024财年(或更早)、2025财年或2026财年披露与TNFD最终建议一致的信息,涵盖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等多类主体,其中包括安盛(AXA)、普华永道(PwC)、索尼(Sony)、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知名机构。


随着中国可持续披露制度体系中自然相关披露内容持续深化,TNFD最终建议及LEAP方法论在中国的实践价值日益凸显。2024年4月,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大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其中第三十二条明确要求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产生重大影响的披露主体,需在报告期内披露相关内容。同年12月,财政部等九部委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相关具体准则正在制定中。


在这一政策与监管协同推进的背景下,采纳TNFD最终建议及LEAP方法论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系统提升自然相关信息披露能力、应对合规要求,更有助于其在识别自然相关物理与转型风险的同时,把握蓝色金融、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农林等自然向好领域中蕴含的战略机遇,从而提升自身运营韧性与市场声誉,并在融资准入、绿色评级及国际合作中获得先发优势。因此,积极应用TNFD最终建议及LEAP方法论,是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国际标准、响应监管要求、管理风险并开拓新增长空间的必然选择,将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