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名称:金融支持亚洲发展中国家农业绿色转型:中国购买力与绿色金融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5年9月
农业是连接社会、经济与环境三大领域的核心部门,对于实现净零排放、无贫穷、零饥饿、性别平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具有基础性作用。亚洲作为全球农业从业人口最多且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其农业部门对于全球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对于亚洲发展中国家(除了中国之外,主要包括东盟除新加坡之外的十国以及南亚八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在这些国家,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约30% - 40%,农业仍在GDP中占有较大比重(10% - 25%不等)。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收益是减少贫困、增加农民和小微企业收入的关键。
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业部门还面临着严峻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例如,在一些国家,扩大种植业过程中仍涉及毁林、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等问题,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此外,农业领域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提升气候韧性在一些国家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因此,推动这些亚洲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绿色转型发展十分迫切。特别地,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以及部分发达国家设立绿色贸易壁垒的背景下,亚洲发展中国家之间加强合作十分必要,其中支持绿色 农业发展和贸易应是重点领域之一。
在此背景下,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组织专家针对“金融支持亚洲发展中国家农业绿色转型”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布本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亚洲发展中国家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当前面临两大瓶颈,一是缺乏绿色农产品的买家,二是缺乏绿色金融的支持,而中国在破解这两大瓶颈方面可以发挥显著作用。
本报告从中国的角度出发,重点聚焦两个角度,一是探讨中国如何通过有效发挥其强大的农产品购买力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二是研究中国如何通过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帮助弥合亚洲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农业领域的融资缺口。报告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适用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的项目案例及金融支持机制,为金融机构在若干典型项目领域提供业务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主要的建议包括:1)完善可持续农产品标准,提升国际互认性;2)完善农业领域可持续金融标准,提升国际互通互用性;3)建立绿色贸易机制,推动可持续农产品贸易便利化;4)完善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政策体系,推动中国大中型农食企业进行全价值链的绿色转型,开展大规模绿色采购;5)支持中国企业和投资机构投资当地可持续农业项目;6)推广支持可持续农产品贸易的绿色金融工具;7)支持用人民币融资工具来降低农业绿色转型活动的资金成本;8)推动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东盟和南亚国家的农业贸易基础设施提供优惠贷款,并通过混合融资撬动社会资本参与;9)推动亚洲自愿碳市场互联互通,开展农业碳信用合作试点;10)推动中国可持续农产品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