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 研究活动-回顾

会议回顾 | “北京 CBD 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与转型金融支持方案” 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10.21

为了响应国家 “双碳” 战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助力北京建设 “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 “北京绿金院”)联合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部分成员,汇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及企业近二十位专家代表,于 2025 年 10 月10日召开 “北京 CBD 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与转型金融支持方案” 专题研讨会。

 

image.png

 

一、会议内容:定方向、明目标,聚共识

会议开场由北京绿金院绿色建筑与可持续规划中心主任张青林作专题背景介绍。他指出,党中央已明确将绿色低碳城市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城市更新。为了践行这一决策要求,支持北京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北京绿金院举办本次专题研讨会,旨在推动“北京市转型金融项目支持目录”和绿色建筑技术库的落地应用,充分调动转型金融和国际绿色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北京CBD实现“零碳商务区”目标,为全球超大城市核心区绿色转型打造示范样版。


北京绿金院院长马骏作会议致辞。他表示,中国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金融体系之一,但建筑领域作为减碳重点领域仍存在标准缺失、金融工具不足、国际对接不畅等突出问题。马骏强调,北京CBD打造中国首个”零碳商务区”,是推动城市核心区绿色转型的重大探索,应从三方面突破:


一是标准先行,加快“北京地区转型金融支持目录”与中英绿色建筑标准对接,建立碳核算和信息披露规则,为金融投资提供依据;

二是金融创新,推动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工具落地,引入国际绿色资本,缓解资金需求和回收周期压力;

三是示范实践,在CBD选择典型楼宇开展先导项目示范,形成“技术路径+金融工具+评估机制”闭环,输出可复制推广的绿色更新模式。

 

二、工作研讨:多领域专家建言献策,聚焦 “可落地、可复制” 方案

1. 政策与标准对接:精简指标、推动互认,降低门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绿色建筑处处长梁浩表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既有建筑绿色化提升方面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他建议,北京CBD绿色低碳改造可以适度参考EDGE等国际性能导向方法,重点关注能耗、水耗、碳排放和改造成本等核心指标,以提升评价体系的简明性和可操作性,便于金融机构识别绿色项目。同时,他指出,应持续完善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统筹建筑更新与功能优化,进一步提升空间使用效率,推动绿色改造与产业发展协调推进。


2. 区域基础与路径设计:构建CBD绿色更新推进机制

北京市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宋伟杰介绍,北京CBD楼宇密集、产业活力强,为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提供了良好基础。其中部分楼宇建成时间较早,亟需节能改造和低碳转型。同时,CBD聚集大量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为开展绿色合作和转型金融创新提供条件。他表示,CBD低碳改造可分四步推进:标准对接、金融工具开发、项目试点和模式推广,重点聚焦节能改造、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和智能运维四大领域,调动多方资源解决成本高和融资意愿不足的问题。


3. 金融机构创新:破解资金瓶颈,激活市场动力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绿色金融中心总经理刘小兵表示,在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的指导下,我行正牵头编制“北京市转型金融项目支持目录”,将建筑领域低碳转型列为重点方向,包括新建低碳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运行能效提升等多个类别。他建议,优先将具备条件的CBD楼宇改造项目纳入目录试点,通过能耗和碳排放量化指标挂钩,提高金融识别效率,并推动多方协作,实现政策工具、金融资源与改造项目的有效对接。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金戈军表示,华夏银行已形成绿色信贷、绿色租赁和绿色票据等综合产品体系,并引入多渠道绿色资金。他建议,可设立“绿色改造专项贷款”,结合财政贴息降低企业改造成本,探索“技术改造+金融支持”协同模式,同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研究资产增值类担保方式,引导市场化资金参与。符合条件的CBD改造项目可纳入区域重点项目协调机制,通过政策与金融协同支持,提高项目推进效率。


4. 跨境合作与转型金融创新:发挥国际机构的支持作用

伦敦金融城(The City of London)北京首代郝鸣春介绍,伦敦金融城也称“一平方英里”,是英国的经济心脏,这里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国际企业。她指出,伦敦金融城已制定“2040年全领域净零计划”,在楼宇改造中采用“政府投资+市场运营+社区参与”模式,预计2027年投入约6800万英镑升级建筑设施,多个改造项目降碳效果显著。郝鸣春建议,北京CBD可与伦敦金融城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享技术与金融资源,并可引入改造进展年度审计机制,通过第三方验证提升项目公信力,为绿色低碳改造提供国际经验参考。


汇丰银行代表表示,跨境金融合作可以在推动北京CBD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积极作用。汇丰集团在全球拥有成熟绿色金融实践和行业洞察,可为区域绿色更新提供借鉴。可在CBD重点改造项目中试点“转型债券”等创新融资工具,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跨境发行模式,拓展绿色融资渠道。同时,可通过“中英转型金融工作组”等国际合作框架,引导国内外资金参与,并适时采用“减排绩效挂钩”机制,强化金融资源对减排成效的正向激励。


5. 企业实践与项目适配:以 “小麻雀” 撬动全局,提供参照模板

北京嘉里中心副总经理潘智民介绍,作为首都CBD地标性综合体,项目集写字楼、商业、酒店与公寓于一体,凭借优越区位、超甲级标准及多项绿色认证,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入驻。嘉里中心长期致力于节能减排,形成精细化资产管理模式。为响应国家“双碳”政策,自2025年起已全面使用绿色电力,累计减少1500万吨CO2排放,携手租户共赴零碳未来。潘智民表示,北京嘉里中心愿积极支持CBD区域绿色低碳改造,为行业实践提供示范,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6. 国际合作与技术支持:借鉴经验、适配本土,提升改造实效

英国建筑研究院(BRE)中国北方区负责人李昂表示,BRE 由英国政府于1921年创立,是全球最早提出可持续建筑理念的机构,其 BREEAM 标准也是全球首个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BRE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城市更新方面经验成熟,可为北京CBD低碳转型提供有效支持。他建议,北京CBD在推进存量建筑更新时,可在符合中国标准和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引入国际性能导向型评价方法,探索建立建筑改造全过程管理机制,为绿色金融落地和碳资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可推动绿色建材标识、EPD声明和项目识别机制建设,提高项目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识别优质绿色改造项目的效率。


奥雅纳(ARUP)北京办公室负责人刘鹏介绍,奥雅纳是一家全球工程顾问公司,现有员工约1.8万,分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北京曾参与过多个著名CBD项目的设计与改造,拥有丰富的高密度楼宇节能改造经验。他建议,CBD既有建筑可优先采用性价比高、投资回收期短的技术,如数字化运维、高性能主机、余热回收和LED智能照明,并结合业态升级,将闲置写字楼转型为混合业态空间,通过“改造+运营”提升经济效益。


三、会议总结:聚力共创、打造标杆

会议最后,北京绿金院院长马骏对本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认可。他指出,本次会议汇聚了政策、技术、金融及国际资源,为北京CBD绿色低碳改造搭建了系统性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零碳CBD”从理念走向实践。


针对北京CBD改造工作,马骏提出六方面建议:

一是制定CBD碳中和规划,明确阶段性降碳节能目标,推动具体楼宇的低碳实践;

二是打造一批不同类型的CBD示范项目,项目由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共同筛选、建立清单,启动落地实施;

三是由银行制定示范项目融资方案,将能耗、碳排放等核心指标挂钩具体项目,筛选适配技术路径,提升金融机构参与意愿;

四是落实政策激励,通过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手段激发业主和开发单位参与积极性;

五是由住建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并对优质项目给予示范标签或荣誉认证,提升示范项目影响力;

六是将北京”零碳CBD”项目纳入中英绿色金融合作框架,向两国相关部门汇报,争取国家层面支持。

北京绿金院绿色建筑与可持续规划中心主任张青林对会议各方的深入交流和建设性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他提出,”零碳CBD”项目应成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首发旗舰工程。


针对后续推进工作,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成立CBD绿色改造联合工作组,统筹政策、技术、金融及国际资源,形成跨学科合力,创建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的多维驱动机制;

二是探索建立北京CBD与伦敦金融城的互动关系,通过经验交流、模式学习和智慧共享,推动双方深度合作;

三是持续跟踪改造成果,勇于实践,及时总结,形成一套转型金融支持北京“零碳CBD”建设的新路径。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