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9 08:54同花顺财经官方帐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茫茫戈壁,人烟稀少,只看见无数红色油泵,一起一伏,不知疲倦地作业着。新疆克拉玛依,这座以石油为名的城市,以一支庞大的机器“大军”向八方来客展示着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油田的气势。
1958年,克拉玛依油田进入正式开发阶段,这座城市由此开启了长达64年的“油城”建设史,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
然而,石化工业的发展在带动地方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含油污泥、伴生气等污染物。由于环保意识不强,污染物处理手段粗放,克拉玛依石油开采产业的“生态账”越积越厚。虽然近年来当地陆续出现了研究解决污染问题的相关企业,但这些企业处理能力有限,难以从容应对繁重的处置任务。提高处置能力势在必行,资金需求也随之而来。
2017年7月,克拉玛依成为新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有效契合了城市绿色发展的金融需求,补齐了制约绿色发展的“短板”,绿色金融在克拉玛依找到了落地的“载体”。“事实上,克拉玛依绿色金融的特色就是围绕主业,着眼于处理含油污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方面。”新疆自治区绿色金融办公室副处长张栋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不增加新的“生态账”
刚走到克拉玛依博达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博达生态”)的厂区大门,淡淡的石油气味就随风袭来。穿过大门,穿过一套设置在厂区核心地带的含油污泥处理装置的部分管道和罐体,可以看到一个占地颇广、盛满黑到发亮的含油污泥的池子,空气中的石油气味正是源自此处。
由于中央环保督查反馈将油田油污泥处理作为重点整改落实问题,以油污泥处理技术为立身之本的博达生态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急需扩大产能。为此,公司融资5亿元,建设120万吨废弃物处置再生利用项目。
在2017年之前,博达生态与油田公司协议结算的价格较低,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了不影响生产,博达生态通过延缓员工工资、拖欠往来单位应付款、高息保理融资等方式解决运营资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直线上升。由于博达生态与油田公司的油污泥处理合同是一年一签,短期应收账款质押对中长期项目担保能力不足,企业不动产、设备抵押也无法覆盖贷款本息。
面对重重难题,克拉玛依绿色金融的开展打开了博达生态融资工作的“僵局”。据了解,克拉玛依市绿金办在走访调研后,将博达生态的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并将其作为重点项目向银行推荐督办。人行克拉玛依市中支通过金融惠企大走访活动,建立金融顾问、帮扶机制,引导企业主动调整,满足银行贷款审贷条件。在银行的建议下,博达生态通过提高结算价格、扩大生产量、积极偿还往来单位欠款、增资扩股等形式,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满足了银行贷款条件。
在人行克拉玛依市中支的推介下,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将博达公司纳入新拓展的“环境保护类信贷业务”,积极向上级行申请办理“环境保护与建设贷款”。
针对前期融资担保不足的问题,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博达生态的现金流很好,贷款的主要困难集中在第二还款来源。我们考虑到融资主体是民营企业,提供保证担保的也可以是民营企业,所以找了与博达生态业务深度关联且符合担保条件的两家民营企业提供保证担保。”该行行长魏申昌说。
针对前期担保不足问题,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基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诚信链”模式,与博达生态的上游设备供货商、下游物流服务企业洽谈,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保证担保,以保证担保形式,发放了首笔3亿元贷款,减少了中间流程。随后,该行以在建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为抵押物,解决后续贷款的担保问题,并开通“绿色通道”,两周内完成贷款的审批和投放。
“这笔贷款发放的金额不是最大的,却是最有价值的,因为突破了政策方面的限制,非常有示范效应。”人行克拉玛依市中支货币信息管理科科长赵卫敏说。参考博达生态的融资模式,农发行新疆分行开辟了支持环保科技企业的新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农发行新疆分行累计投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贷款近70亿元。
处理历史“生态账”
在克拉玛依超过60年的石化发展史中,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总量不容小觑。按照有关要求,新疆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的历史遗留含污油将全部交由克拉玛依顺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通环保”)处置,而处置时限仅有3年。
由于本地具备石化产业相关废弃物处理能力的企业少、产能有限,相关方面要求顺通环保增加处置规模,扩建产能,将含油污泥处置规模从原有的每年30万吨扩建至188万吨。为此,公司规划了“含油废弃物处置利用扩能及技术升级项目”,总投资高达6.6亿元,其中3亿元需要通过融资解决。
项目是毋庸置疑的绿色项目,但作为一家刚成立3年的民营企业,如何解决融资难题一时不得其法。“克拉玛依在推广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就是我们很多的绿色企业属于环保类企业,这类企业通常规模不大,核心资产主要体现在它的技术人员和技术。企业到银行贷款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没办法评估核心技术。”张栋说,“所以,我们一直试图在传统模式之外,通过创新,解决这类企业的融资难题。”
转机出现在2018年1月举办的“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绿色项目库信息发布会暨项目对接会”。在对接会上,顺通环保与昆仑银行克拉玛依分行绿色支行签订了项目融资战略合作协议。“银行业非常重视我们这个项目,安排了一个专业团队跟踪进度,提供融资融智服务,推进融资进程。”顺通环保总经理周立松说。
为解决顺通环保融资条件不符的问题,昆仑银行克拉玛依分行绿色支行在贷款审查阶段,根据公司的运营实际,提议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借款以债转股形式进行转换,增强企业的资本金实力,降低企业的负债率,使企业符合银行融资条件,保证项目贷款顺利通过审批。
针对环保企业轻资产、轻抵押的现状,昆仑银行克拉玛依分行绿色支行发挥“石油产业链”金融业务优势,以油污泥处理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做质押,弱化土地、设备,为公司免除了抵押投保商业险条件,据此发放了7520万元的两年期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支持企业购买设备,保证项目启动。随后,该行以“油污泥处理应收账款质押+后续在建工程抵押”的方式,解决项目后续贷款抵押难题。
“我们认为油田公司处置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具有非常高的‘含金量’,付款稳定,基本不存在逾期的问题。”人行克拉玛依市中支行长宋绍军说。该行设立再贴现转授权窗口,运用政策资金办理绿色再贴现7400万元,为公司进一步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一家产融结合的特色化银行,顺通环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只是昆仑银行探索绿色金融的一个缩影。该行聚焦石化产业改造、工业污染治理、洁净能源等领域,创新绿色金融体制、产品和服务,探索出一条发展绿色金融的道路。截至目前,昆仑银行克拉玛依分行绿色支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1.22亿元,占比100%。
算好“生态小账”
克拉玛依是座“油城”,也是一座因石油而形成的移民城。发现油田后,千万石油工作者奔赴克拉玛依并在此安家。然而,这座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新城被茫茫戈壁环绕,交通不达,水源不足,食物配给成为攸关城市活力的重要一环。农业虽然在这座“油城”占比微小,但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无可替代。考虑到当地环境的承载力,打造生态绿色农业成为该市发展农业的最终选择。
克拉玛依瑞恒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恒畜牧”)就是当地一家从事畜禽养殖的绿色生态农业企业。公司严控养殖业面源污染,坚持按照“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理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并于2018年启动了“规模猪场配套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沼气项目”),以此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与大部分畜禽养殖业相似,瑞恒畜牧在开展畜禽养殖粪污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投入能力有限,金融资本的进入至关重要。然而,受到缺乏抵押物、商业回报较不确定等外部条件的制约,该公司的信贷可获得性较差。
为此,人行克拉玛依市中支以落实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货币信贷政策为突破口,支持瑞恒畜牧发展,并将沼气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管理。为解决公司的担保难题,该行协调自然资源局为其办理了林草生态养殖土地使用权证,并协调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一次性办理国有农业用地使用权融资抵押登记。
随后,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借鉴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模式,以“国有农业用地使用权”为抵押,向瑞恒畜牧提供了500万元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长期贷款,用于规模猪场配套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人行克拉玛依市中支联合市金融办提请市政府印发“绿色金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公司贷款贴息,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
在银政企三方的推动下,瑞恒畜牧的沼气项目顺利推进,绿色金融的实践从此拓展至石油产业链之外的农业领域,助力当地构架起生态农业大循环模式。
如今,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克拉玛依正由“单一资源性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迈进,从“资源立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多业兴市”,这座“油城”也从“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茫茫戈壁逐步变身成“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塞外江南”。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资料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691052998318276&wfr=spider&for=pc)